大荧幕上的表现。
佘亚一直都在注意着网友们的一举一动,不少人在看过电影之后都会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佘亚几乎是隔十几分钟就会搜索一次《上仙》,方便自己掌握大家的实时想法。
……
与此同时,一直都在关注着网友们的还有高芒。
高芒坐在办公室内,眼睛几乎就从来没有离开过电脑屏幕,而放眼望去,只要是和《活着》观后感有关的评论,几乎全是好评,大家都很喜爱这部电影。
看到好评,高芒的心里也开心的不得了。
自从高芒第一次观看《活着》的时候开始,高芒就已经对《活着》有了莫大的信心。
当初在看杨北所写的剧本初稿时,高芒虽然非常感动,但是心里却没什么底,怕在电影拍摄的时候,拍不出文字般那样细腻的情感。
但是当高芒观看完《活着》的电影之后,发现杨北不仅仅是把文字所能表现出来的细腻情感都拍了出来,而且还更有感觉了。
正是因为这一点,给了高芒莫大的信心。
现在看着《活着》在网上获得了这么高的评价,甚至还引出了文化总局亲自赞扬,高芒心里也明白,《活着》不仅仅是杨北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它甚至可以成为第二个《夏洛特烦恼》。
当初《夏洛特烦恼》被各种不看好,到最后的结果却是惊呆了所有人。
而现在的《活着》在还没有上映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反对的声音,但是在电影上映之后,大家的反响让高芒再熟悉不过。
高芒能感觉到,《活着》的票房绝对不会低于《夏洛特烦恼》,而且很有可能,《活着》的票房会远远超过《夏洛特烦恼》……
当网上的对于《活着》的好评越来越多,原本还洋洋自得的常晓波也开始有些慌张起来。
让常晓波最为慌张的不仅仅是因为网友们现在对于《活着》几乎是零差评,更让常晓波觉得大事不妙的是文化总局对于《活着》的点评。
电影里死的每一个人,都印上了时代的烙印。
每个人死的时候总能看见在那个时候,死一个人是多么简单的事情。
那个时候对待生命既然是这么随意,而有人又想好好活着。
是什么造就了这一切?
时代背景。
所以,电影《活着》的好,好在它不是在复述一个时代的故事,不是在简单呆板地满足人们对把历史搬上银幕的想象,而是用新的媒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