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兴旺之兆。他家在京中根基薄些,家里的孩子性情也腼腆,没有门路结识饱学之士,先前也没资格入监读书,好不容易请得一位老举人教导孩子,去岁又老病还乡去了。那孩子与宝柱一般年纪,已经是童生了,听说天资也聪颖,若是能拜得一位好老师求学,说不定早跟宝柱一般中了秀才。余家人不想耽误了孩子的学业,偏偏又不认得什么名师,因此见了宝柱,才想要他与自家孩子做个朋友。”
别看海宝柱是在永平府拜师读书的,在京中没几个熟人,他师门有不少前辈早就科举进京入仕,再加上海家二房又有谢文载这位才名远播的亲戚,还与吴门故生相交莫逆,在士林文人圈子里,论人脉背景比余家一个单纯的边将世家要强得多了。余家又不是西北边军出身,而是来自东北边城,搭不上周家、吴家这边的关系,族人亲友又都在军中,余夫人前后两个夫家加起来那么多人,就只出了一个读书人。他们在京城能认得谁去?就算是捧着银子求上门,那些有才学的名师大儒只怕也不乐意多收一个出身将门的学生。因此,今日余夫人与小余将军意外与方氏母子有了一段缘分,便立刻示好拉拢了。
海宝柱挺乐意与余家人结交的,方氏也觉得这是利大于弊的好事,十分赞成:“宝柱将来总是要到京城来的。他不缺老师指点功课,也不缺师兄们帮衬援手,可他师门也没几个高官,若是在京城遇到什么难处,总不能每一次都来求二舅舅。倘若能认得一位家世不凡的好友,多得几分庇护,我与他姐姐将来也能放心许多。”
方氏也看出来了,皇家能为了小余将军,如此厚待余夫人,余家风光的日子还长着呢。海宝柱若能与余家的继子交好,自然是件大好事。
对此海西崖与海礁都不置可否,马氏则道:“若是性情合得来,宝柱多结交一两个朋友也是好的。将来进京后,也能多一处能来往的人家。不知余家住在哪儿?宝柱打算多早晚过去拜访?记得备一份好礼捎带过去,不必太厚,但也不能失礼了。”
方氏连忙答应下来。这种事就得她来替庶子操心了。邱姨娘也在一旁跟着高兴。
众人又聊了好一会儿,海棠见方氏面上露出了倦意,知道她今日经历了一桩大事,如今放松下来,精力肯定会撑不住的,便微笑道:“表姑也累了吧?赶紧回家歇息吧。有话明儿再说,也是一样的。”
马氏看了看方氏的脸,也点头道:“正是如此。日后好日子还长着咧,你得先养好身体,回到老家后,才能让人知道你过得有多好,叫那些瞧不起你的人知道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