唰!唰!唰!
群臣低头,笔挟风云。
赵祯望向太祖、太宗、真宗的画像,不由得挺了挺胸膛。
这一刻。
他突然觉得,太祖太宗若知他做此事,定会甚是欣慰。
陈执中想了许久后,也开始动笔。
大概一刻钟后。
陈执中作为最后一个开始动笔的人,第一个完成了奏对文章。
小半页纸,约二百余字。
他抬起头,发现其他官员仍在奋笔直书,一旁的张方平都写有三页小纸了。
连忙再次蘸墨,又写了起来。
即使说空话,他也要将一页纸填满。
在他眼里,态度比能力更容易打动赵祯。
不远处,苏良早就打好了腹稿。
依照心中所想,不到半个时辰便完成了一份奏对文章。
大半个时辰后,官员们纷纷完稿。
欧阳修写得最是开怀尽兴。
他最喜欢的就是能够写尽心中所想。
天章阁召对之策,群臣皆可为心而文,无论写什么,赵祯都不会追究。
……
午后,垂拱殿内。
两名内侍将群臣的奏对文章整理完毕,放在了御案上。
赵祯的心情略微有些忐忑。
这些厚厚的纸张上,撰写的都是群臣们认为大宋当下存在的问题。
作为大宋的官家,赵祯看到这些,其实压力还是蛮大的。
有些问题,他比谁都清楚。
但解决的代价实在太大,只能一次次搁浅。
这次。
或许就是再一次拾起来的机会。
他长呼一口气,旋即认真地看了起来。
哗啦!哗啦!哗啦!
纸页翻动。
赵祯时而皱眉,时而深思,时而在纸上勾勾画画,时而露出欣慰的笑容。
……
入夜。
赵祯终于将案头上所有的奏对文章都看了一遍。
“呼!”
他长呼一口气,抬头看向殿门外的夜。
群臣所请,涉及方向甚广。
有朝政得失、有兵农要务、有边防备御、有财赋钱法、有奸盗乱俗之事等等。
有官员称,两府相公效率低下,许多问题不予明示,导致地方官员猜来猜去,徒增消耗。
有官员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