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3名,原本朱由校也想选一个自己熟悉的人,但是很快朱由校就发现了一个更为有意思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文震孟。
如果按照原本的历史,文震孟应该是这一次的状元。
朱由校看到他的名字的时候,不由想起来这个人的一些事情,46岁才考中进士,10次参加会试,最后一次才考中。
最为关键的是最后一次考中之后,他直接就考中了状元,也可以算是一个传奇了。
同时这个人是文征明的曾孙,至于文征明,也是考了很多次都没有考中,文震孟似乎重复了他曾祖的科举过程。只不过他后来考中了,而且还拿下了状元。
原本朱由校以为这一次排名靠前的肯定都是书院中人。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人每天都在那里学习,对荀子的思想领悟自然是最透彻的,加上每日里都有人教导,考试的东西就是他们平常学习的。
他们自然能够考出一个非常好的名次来。
除此之外,这些人能够得到的照顾也最多,最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对荀子的思想还不认同,现在自己就是在强推这件事情。
所以很多人不会在科举考试上用多大的功夫,或者说不会在荀子的思想上用多大功夫。
大多数的举人们,更多的是学孔孟,在这样的情况下,考荀子他们自然就不擅长。这一点朱由校早就想到了,所以他们考中的几率不高,排名靠前的几率就更不高了。
这一次科举考试,与历史之中的重叠肯定会很小。
只是让朱由校没想到的是,他居然在这里看到了文震孟的名字,这个曾经的状元,按理说他不应该考这么高的名次才对。
在看到这个名字的一瞬间,朱由校就有了一个想法。
或许点了那些书院中的人,的确是很好的想法和做法,但是点一个不是书院中的人,好像更能够彰显公平,同时能够给更多的人树立一个榜样。
于是韩立就在文震孟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这第3名就是他了。
至于二甲的第1名,朱由校给了张余。这个人的名字必须出现在前几名,但同时也要压一压。对于这个张余,自己要用,但是也要慎用。
二甲的头名,也就是俗称的传胪,是一个比较合适他的名次。
把这几个人圈出来之后,剩下的事情住学校就不打算再参与了。将名单递给站在一边的陈洪,朱由校开口说道:“行了,拿下去吧。”
“是,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