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当务之急,关西才是重中之重。
短暂的放纵过后,高澄又成了勤政爱民的小高王,他关心河北与青齐之地分配田亩过后的生产状况,来洛阳前,高澄命令可靠随从留在邺城看管大鼓。
若是有人击鼓鸣冤,需得把人送来洛阳,小高王亲自询问缘由,派人调查,这种做法耗时耗力,但也是必须的。
这个时代,农人愿意背井离乡往邺城喊冤,那委屈可小不得,若真有地方官吏沆瀣一气,为了敛财胡作非为,打击的也是农民生产积极性。
生产不能恢复,哪来的钱粮交税,没有钱粮,高澄又怎么收买关西、萧梁的重要情报,总不能指望细作们在大街上打听吧。
将来大兴文教等诸事,又哪样用不到钱。
如今来了洛阳接近一个月,还未曾有过民众被送来洛阳,多疑的小高王还是不能放心,他又派出在洛阳新近招揽的文吏分往河北、青齐各州探查暗访,听取民意。
赵彦深被派往了最受高澄关注的青州。
也不能说高澄是没事找事,因为他确实闲得没事干,如今的北魏,都城在洛阳,权力中心却在邺城。
不止是高欢坐镇邺城,对于山东之地来说,邺城才是中心地带。
洛阳西有贺拔岳在侧,北面是山西尔朱兆,对于河北、青齐这两个核心地带的影响力无法和邺城相提并论。
如今清河王元亶名义上居尚书省摄政,但真正处理山东事务的,还是邺城旧有的行政班子。
这也是高澄对高欢不满的缘由,只剩政治象征意义的洛阳,却搞出两套班子,而他留守的任务,却是要稳住局面,不使洛阳生乱,这不是为难人吗。
高澄在听望司消磨时间的功夫,崔季舒的威名已经被洛阳民众争相传颂。
渤海王世子的幕僚当众殴打太尉,南阳王元宝炬,这么精彩的权力层八卦,谁又能拒绝参与讨论。
只能说崔季舒的三拳,打出了风采,打出了名头。
这些时日,崔季舒出门,旁人知道是崔府马车,都没有权贵敢与他争道。
谁又愿意招惹这个一言不合,就抡起拳头打人的暴躁青年,一时间风头无两,堪称洛阳街霸。
要不是知道这小子关键时刻靠不住,高澄真想把他转成武职,给自己当个亲信都督,带出去难道不比斛律光那个小透明拉风?
八卦越传越奇怪,慢慢就演变成了小高王强抢元明月,崔季舒怒打南阳王。
也许是尔朱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