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出于公心。
而坚持只问政绩,不重德行之人却暗藏私心,这些人都有收受贿赂的举动。
没错,拳王小崔他贪污腐败了。
这也是高澄最头疼的一点,他的亲信们不是没有廉洁之士,但也不乏贪腐之人。
真要将陈元康、崔季舒他们处置了,高澄一万个不愿意。
高澄也曾想过如同对待张德兴一般赐予财物养其廉洁,但回想起陈元康与原主的一番对话,又迟疑下来。
历史上高欢临终交代自己把慕容绍宗留给高澄,专打侯景,但小高有自己的想法,他派遣高岳出征,被侯景击败。
其实也可以理解,原主与慕容绍宗素无瓜葛,而慕容绍宗与侯景又有师生之实,他又怎敢贸然将军队交出去。
正是原主猜疑慕容绍宗的背景下,陈元康收受慕容绍宗的贿赂,安抚住慕容绍宗,又以此为由担保慕容绍宗的忠诚,这才有了慕容绍宗平定侯景叛乱的功绩。
试想,如果当时陈元康不愿收受慕容绍宗的贿赂,在慕容绍宗看来,这会不会是高澄要对自己下手的征兆。
有些事情看起来就是这么荒诞。
高澄把心思放回官吏升迁标准之上,面对众人的目光,他沉吟再三,终于开口道:
“私德自然重要,但固守德行,阻碍大才一展其能,使其郁郁不得志,转而奔赴关西或是萧梁,为害甚大。
“吾意已决,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官吏升迁不重私德,专注政绩,只要能使一方百姓安生,甚至其人为子不孝,我也愿意提拔。”
此话一出,司马子如等人得到高澄的支持,自然欣喜。
而李元忠等人闻听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明白将来还能再有变动,也不再反对。
作为一名穿越者,高澄当然知道张元因殿试时被黜落,决心叛宋投夏,成为西夏国相,一生立志灭宋的故事。
如今三足鼎立,不以才能取士,而用德行筛选,真要整出个张元的前辈,悔之晚矣。
确定了官员升迁只重政绩的标准,不等于放任他们贪腐。
对于高澄来说,政绩突出而升职,与贪污腐败而被治罪,并不冲突。
接下来的议题便是考核制度。
乱世之中就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高澄决定效仿刘宋、南齐以小满为限,设立考察制度。
过去地方官员以六年为一考,到了刘宋末年,认为六年的时限过长,改为以三年为小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