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有威信,如今其蒙冤而死,高澄也立即向江东方面授意,该是东征的时候了。
昭德五年(552年),秋收以后,建康朝堂请求把握战机,立即东征的奏章便如雪花一般飞向萧纲的御桉。
萧纲也察觉西梁军中因王僧辩之死而生乱,认识到机会难得,这一次并未继续再主将人选上犹豫,此前柳仲礼东梁山大败,使笑纲对其大失所望,而吴明彻识破计谋,虽苦劝不纳,但也救援有功。
况且朝臣也大多支持吴明彻挂帅,一次安陆大败,一次东梁山险些葬送江山社稷,柳仲礼已经失了人望。
但终究是人才难得,柳仲礼屡屡失败是一回事,但其勇力殊为难得,便也副将身份随征。
九月二十,萧纲下诏,历数萧绎罪过,正式下诏以吴明彻为帅,尽起江东之众七万,讨伐不臣。
萧绎得知消息,一方面向岭南陈霸先求援,希望他能率师东进,威胁江东。
然而荆南总管厍狄干早已经在崔澈的授意下,领兵移驻南岭北麓,使陈霸先不敢有异动,而江汉平原的常备兵马也陆续动员,防止宇文泰东出。
同时段韶也随时做好准备,一旦陈霸先入寇江东,则与淮南将士交接京口防卫后,领建康周边三万齐军前往迎击。
陈霸先最终只能回信萧绎,自己属实爱莫能助。
高澄已经尽自己所能,为吴明彻搭建了一个有利的环境,先是施以离间,除去王僧辩,再使陈霸先不能干涉,至于最终能否成事,还得看吴明彻自己的能耐。
吴明彻以柳仲礼部为先锋,其中未尝没有借刀杀人的想法,但也能湖弄过去。
毕竟如今江东之人都形成了刻板印象,柳仲礼屡屡中计,有勇无谋,这样的人当不了主帅,做个冲阵之将,凭着他的马上功夫,应该能够胜任。
这样的说法柳仲礼自己也时常听闻,他当年自诩天下英雄,看不起旁人,也是个骄傲性子,如今这般评语,让他倍感羞辱,更有心在此战建立殊勋。
吴明彻以其为先锋大将,正合柳仲礼的心意。
而萧绎一方,王僧辩死后,便以小舅子王琳领军,副将则是在军中与王琳齐名的杜龛。
杜龛虽是王僧辩的女婿,但杜氏满门为萧绎效力,杜龛自小跟随一众叔伯长辈侍奉萧绎,免于牵连,萧绎甚至没有逼迫其休妻再娶,难得的展现
了一回广阔胸襟。
而萧渊明也带上江州为数不多的水师,随从王琳大军东进迎敌,以作策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