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种新的水稻品种,种植户们抱有疑虑是最正常不过的了,这种时候就要靠大力吆喝了。看‘毛.线、中.文、网
所谓兵马未动“吹牛”先行……呃,应该是推介先行。
面对有意合作的农户,嘉谷农资强化了主推品种“嘉籼1号”的宣传推介,突出综合优良性状和高产高效主体稻作方式的应用,同时积极开展新品种的示范展示,以作优化当地品种与稻作方式布局。
江右省虽然是产粮大省,但在过去一直种植杂交水稻品种,品种多、乱、杂,农民种粮效益低。
嘉谷农资推介的“嘉籼1号”,品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优良特点迅速被当地农民接受。
在鄱阳湖平原之后,“嘉籼1号”在江右省的赣抚平原、吉泰盆地等水稻产区也迅速被广泛推广种植。
在嘉谷的推介中,“嘉籼1号”一时占有“超级稻的产量,优质稻的价格”、“遍地都是黄金甲”等美誉——好不好,全凭一张嘴,不过这也不能算骗人,“嘉籼1号”好歹还是值得一波自吹自擂的。
农民接受了“嘉籼1号”,接下来才真正进入重头戏。
为了加强合作,展示专业化服务水平,嘉谷农资专门挑选了一批种粮大户,组织他们进行现代化水稻种植技术的现场观摩考察。
鄱阳湖平原的董启军就有幸作为其中一名代表参加观摩。
第一站是嘉谷农资的育秧基地。为了集中育秧地点和规模,嘉谷农资在江右省粮食产区建设了一批永久性、高标准的商品化集中育秧基地,切实解决家家户户分散育秧难、难以育壮秧等问题。
在育秧基地内,一条大型机械化育秧流水线正开足马力制作秧盘,几名工人忙着向生产线添加基质土和稻种。从放盘、铺土播种、覆土到秧盘输出,只需要十几秒的时间。
“我们现在每天制作的秧盘总量在七千盘左右,按一千亩的耕地来算,以前起码要育十天秧,现在只要半个星期左右就能轻松完成这个工作了。”现场工人介绍道。
老农民董启军双眼放光地看着育秧流水线。
挽裤、撸袖、整地、挖畦一直是水稻传统种植的育秧模式。
以前,人工育的秧苗有稀有密,质量不合格,也不符合机械栽插。如今,嘉谷农资使用自动化机械育秧流水线生产出来的秧盘,种子均匀,泥的厚度适中,出苗整齐。不仅提升了育秧的效率和秧苗的质量,还让自己这种农民“洗脚上岸”,更为后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