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脉,而那些延伸的山体,在正式的文件中往往还是有单独的名称。
比如中条山脉、五台山脉、恒山山脉,其实都是太行山主脉向不同方向的延伸。就太行山的情况而言,如果不包含这些支脉的话,可以称之为“狭义的”太行山脉;而如果包含这些支脉的话,就属于“广义的”太行山脉。
由于高务实不可能在明朝这个时代展示出什么卫星图,因此对于山脉概念只能用“根据京华矿业勘探发现”来打马虎眼。好在京华的勘探能力现在整个大明没人会怀疑,倒也能自圆其说。
他在文中所分析的长白山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他在文中分析道,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长白山脉”是横亘在整个东北地区东北部的山地的合称。其实北部直抵三江平原(最北的山地为“完达山”),南部则贯穿辽东半岛,与渤海相接(最南的山体为“千山山脉”)。
由于长白山脉很好的庇护了东北平原的东部边境,因此很多时候它往往被认为是东北平原与朝鲜半岛的地理分割线。而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这是因为长白山脉主脉在向南伸展至后世的中朝边境中部时,并没有单纯的向西南方向的辽东半岛延伸,而是同时也向东南方向朝鲜半岛延伸。
也就是说,朝鲜半岛北部的山体,与长白山脉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而如果将视角扩展到朝鲜半岛时,这片覆盖整东亚大陆东北角的山地,整体上呈现为一个“人”字形,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山地,其实是它的两个分支。
其实如果从高度上来判定这片山地的主脉在哪,平均海拔在1200米以盖马高原为核心的朝鲜北部山体,比大明境内的山体(平均海拔800米),更有资格成为整片山地的嵴梁。
[注:“海拔”一词最早由我国元代科学家郭守敬提出;“米”这个长度单位因为京华的大范围使用,在书中已经普及于读书人和商人群体。]
说明山脉分支与高度之后,高务实接着写道,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看,低海拔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生存空间。而朝鲜半岛东北部过高的海拔,使得整个朝鲜半岛北部的可耕种土地严重不足。
也正是因为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山体过高,密度过大,使得过去即使是从松嫩平原出发的渔猎民族,在对朝鲜半岛展开渗透时发现,绕经辽河平原,再越过海拔较低的辽东丘陵,从鸭绿江下游渡江的路线,都是最为可行的路线。
而对于从南线华北平原出发的华夏农耕民族而言,就会觉得没有理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