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市场。
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是大国影响力的具现。现在的国际贸易,从来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问题,而是和政治有着巨大的联系。
“山海汽车这边报价倒是很具有诚实,开价25亿美金,同时表示会为日产导入最新技术,换壳新能源汽车。不过山海汽车集团表示,如果收购日产后,日产将会放弃海外市场,重点发展国内市场……”
工作人员汇报着山海汽车的条件,听完这个条件,所有人深吸一口气。
山海汽车的目的很简单啊,收购日产,然后用日产作为突破口,进军日本本土汽车市场。
现在日本本土市场,还是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汽车他们也没多少钱投资研发,受限于《纽约公告》得约束,他们生产燃油车的量都有限制,而且排放非常苛刻。
2003年,日本汽车集团都购买了一些碳积分,没办法,他们没有赚到碳积分。
“各位,是我们做出决定的时候了!”
为首的一个老人直接说道。
看着这个老人,大家都咽了咽口水。因为现在很明显,先破产重组,然后被山海汽车集团收购是最优答案。
被山海汽车集团收购后,山海汽车集团会把新能源汽车导入日本市场。到时候日产就会吃到第一波红利。
虽然本土市场规模不大,但是养活一个日产还是没问题的。特别是现在消费者对新能源也很是期待,如果大规模的新能源汽车过来,就会让很多人更换汽车。
其实现在,日本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并不便宜,因为日本的电费贵。日本电价换算成人民币超过1.5元一度,而且还是阶梯用电,用的越多电费越贵。
想想华夏新能源用电近乎免费的场景,新能源汽车在日本用起来真的不算便宜。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智能体验却不是燃油车能比的,再加上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也没有什么续航焦虑。
所以整个新能源汽车如果真的进来,市场还是很大的。
“我觉得,我们应该和山海汽车合作。做生意,就要利益最大化。政治上的事情,不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这次合作后,山海汽车能把一部分产业链放在日本,对于我们日本的制造业来说,也是有巨大好处的……”
一个股东直接发话。
大家都是做生意的,谁跟钱过不去啊。现在山海汽车集团成了最优解,虽然心里不乐意,但是也只能被动接受。
“我也同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