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名肩负重任的考官,他的职责是暂且把这名女孩起手速度的问题搁置一旁,继续客观的听下去。
舞台上,钢琴前的小季并不知道她只演奏了一个开篇,就已经让考场内外的评委们产生了如此多的心理活动。
她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落指前的那稍稍犹豫的一个瞬间,或为她埋下一个不太理想的结局。
她继续弹着,十指向着梦想的彼岸持续的用力继续跳动着。
然而季洋的演奏逐渐展开,陈文昌渐渐发现了一点不一样东西。
几乎同时,他右手边那位女老师手中转动的笔也停了下来。
此刻流动在整个演播厅的旋律每经过过一名评委,便从其听觉神经中抽掉三分注意力。
陈文昌桌下的手指关节开始有意识的跟着耳边的旋律敲打起来。
心里念着这个孩子的起手速度虽然不够快,但是这第一主题的左手琶音却弹得让人听起来格外舒服。
稳定,异常稳定,且音量非常均匀。
再结合开篇的那个p(弱)的表情标记,音乐间的设计感逐渐以一种清晰化呈现出来。
月光第三乐章是个急板,开篇便标着一个大写的弱。
贝多芬要求演奏者在这一乐章起始部分用弱的音量演奏。
通常贝多芬在一个地方标写一个弱,就是不希望音乐出现坚强。
但是看开头这段右手旋律,是一段从下方音区向上方音区跑动的音型,这种跑动音型极易让演奏者不由自主的做渐强。
那么抛开作曲家对整个乐章速度的硬性要求,这里出现了该曲目的第一个演奏难点。
如何将该段落由低到高的跑动句型始终维持在一条音量平稳的水平线上?
绝大多数选择月光三的考生都不能在这个难点上给出一个高分演奏,因为这里难是有原因的。
上行快速跑动导致音量不受控制的变大,那么这里想让整个跑句的音量始终维持在一种弱的平衡中,演奏者就得在上行过程中开始逐渐的做渐弱。
上行做渐弱本就有悖于人的习惯,通常人更习惯是在演奏情绪高昂的旋律时更用力。
继续将这个问题拆分,我们可以看到整段右手旋律的外声部是由每个小拇指的落键处连接而成的。
小拇指本身又是演奏力量最薄弱的点。
那么也就是说,演奏者要想表达清旋律声部,就必须给小拇指更多的力量,而给小拇指更多的力量就有极大风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