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现在经常和周至在一起,周末大家就会去探访遗迹,已经学会了见到古建筑群就先从考古价值方面来思考。
“应该是没有,就算有,也已经有考古队来过了。”周至说道:“茶马古道上这么大的聚居点,肯定是重要的交通补给站,一般都是要落在古籍,最起码地方志上是要记一笔的,要是真有考古价值,地方上的考古队肯定早都来过了。”
“而且彝人尚火,古代彝族人死后也崇尚火葬,我和赤日爷爷收集的资料上来看,直到明清之后,由于汉文化的影响和官府管制,在一些受汉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区方才改了土葬,而在大凉山这些核心地区,火葬薄敛,甚至不敛的习俗,一只都保持得比较好。”
“肘子跟我说嘉靖黔中通志上说当地彝人的葬礼是‘焚于野,掷散其骨骸。’我觉得有点夸张了,越嶲厅彝俗志里记载的以火焚化,用土石掩埋,才差不多是我们这里的风俗。”
“我们这里进行火葬的时候,男仰卧,女侧卧,架起柴楼焚化,之后要收骨殖到陶罐里,命忠实年老的娃子数人埋到深山老林里,不让人知道,以防止冤家盗掘。”
“对,既然是隐秘行事,所以随葬之类的就通通不用,换句话说就是能够留下来的随葬品几乎就不会有,也就没有什么考古的价值。”
“这个习俗倒是挺不错的。”池薛荔点头道:“和中央举措保持一致了。”
周至说道:“那只是和现在的中央保持一致,其实在宋代汉人中也颇流行火化瓮葬的习俗,直到明清两朝方才普遍性禁止,改为土葬,当时的各级政府为了‘培育风俗’,那可是废了不少力气的,谁料到几百年后,又要把火葬风俗重新捡起来,又得再次后培风俗了。”
“真的呀?”池薛荔不由得吃惊:“汉族也流行过火葬?”
“其实池姐姐你早就知道此事,只不过没有留意而已。”周至笑道。
“不可能,我要是知道肯定会注意的。”池薛荔表示不信。
“《水浒传》里头,武大郎被毒死后,潘金莲不就是对他进行的火葬?施耐庵的描写是武大死后,家中随即买了棺材,并向‘团头’何九叔报告,请他来验尸。次日,化人场的‘火家’来收尸,并扛抬棺材出殡,到了城外化人场举火烧化。尸体焚化后,把骨殖潵入潵骨池内。”
“光凭这一段描述,就可以知道当时的火葬习俗相当盛行了,‘团头’又称‘仵作’,是专门协助县官审理涉及人命案件时检验尸体的,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至明清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