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你给我找的活!”孔自丁这才恍然大悟:“我就说老师兄为啥突然冒出个高阳故里的想法,原来根子出在你这儿!”
“老师兄又是谁?”周至听不明白了。
“孔老师是冕宁县培养出来的第一位少数民族大学生,因为生活困难,读书的时候就寄住在校长家里,”旦增大师对蜀大少数民族教师的情况倒是很了解:“他说的这位老师兄,就是当时中学校长的儿子。”
“肘子你也知道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本身就比较落后和紧张,有文化知识的人材,在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也比较稀缺,换言之,有文化知识的干部,尤其是少数民族干部,往往都能很快从文化教育战线,提拔到行政口那边去。”
“施子林书记口里的师弟,原来就是孔老师您啊?”周至也有些哭笑不得:“在州里参加安宁河谷发展讨论会的时候,我见过施书记几次。”
“听说我在考察冕宁大石墓,就说大石墓之前就被考察过,不过名声没有打响,要是能够找出什么历史名人来套一套,可能可以扩大一些大石墓的影响,甚至对经济工作也会有点拉动作用。”
“我当时就说非要拉扯名人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孟获。”
“施书记说不好,《三国演义》里,孟获被塑造成了个政治白痴。”
“于是我又说了抓孟获那位,诸葛亮,当时凉山州的彝族同胞帮助汉军运送军粮,后来得到了册封,政治格局一直持续到了宋朝。”
“施书记还是摇头,说诸葛亮本身不是地方人物,而且在南征路上还大开杀戒,彝族同胞帮汉军运送军粮本身也不是什么历史大事件,还是不大好。”
“我就不该好为人师,非要争出个结果,于是就把昌意给搬了出来。”
“现在地方干部为了发展经济,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了。”蒋天晞摇头:“就一个‘昌意生若水’,便可以用来做文章,若水那么长,又没有考古证据,这样其实会在学术上误导后人的。”
“就是!”可以想见,孔自丁其实是很不想写这篇题目的,但是关系如此特殊的老师兄求告过来,这份情他无论如何都得还:“我是推却不过老师兄的面子,又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就像院长您说的,总觉得学术上少了一份严谨。”
“今天听周至这般说,我才知道这文章该怎样写,把传说和新石器文化遗迹都摆布到一篇文章里,却无需证明因果,只说冕宁地区,曾经有过这些,就足够了!”
周至连连拱手讨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