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另外一本则是礼部的奏疏,关于剥夺杨廷和文忠谥号的奏疏。
文忠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
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功绩的盖棺定论,礼部仔细研究了正德、嘉靖初年的实录和各种旧案之后,奏闻皇帝,请命撤销如此高规格的谥号。
如果杨廷和的谥号是文忠的话,谥号就变得廉价了起来,这对所有文臣都是一种巨大伤害,就像是宋真宗跑去泰山封禅之后,再没有皇帝愿意去泰山封禅了。
文忠谥号给杨廷和会带来谥号的贬值。
礼部的理由足够的充分,大礼议之争,是世宗皇帝赢了,如果世宗皇帝输了,世宗皇帝的下场,最好就是西汉废帝海昏侯的下场。
毫无疑问,杨廷和是不折不扣的权臣,如果给杨廷和如此高规格,而且是文忠的谥号,也是对千年以来君君臣臣礼法的破坏,所以礼部做出了纠正。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徐阶领科臣科道交章连奏,说杨廷和大节不亏,应得恤典,先帝拗不过徐阶,也拗不过这些风力舆论,为了平息议论,只好给他官复原职,并赐谥号。”朱翊钧思考了片刻说道:“那就依礼部议,褫夺谥号吧。”
先帝给杨廷和谥号,是朝堂需要,朱翊钧褫夺,也是朝堂需要,这就是政治的反复性。
徐阶闹着要给杨廷和请谥号,就是怕自己不得好死,更是给刚刚登基的隆庆皇帝上眼药,让他知道,这朝堂到底谁说了算,但最终徐阶和杨廷和一样,被驱离了朝廷。
第二本奏疏,刘吉上奏,说明了麦利那国的情况,概括而言,就是麦利那土地肥沃,却十分的贫穷。
缺少大型牲畜,就代表着耕作受限,只能依靠人力去一点点垦荒,除此之外,缺少大型牲畜,就缺少了运输工具,交通十分的闭塞。
除了缺少牲畜之外,则是当地的黑番十分的懒惰,过分优渥的天时和地利,即便是撒把种子,就能有极大的收获,当地人并没有很强的动机,去推动农业的发展。
麦利那国,使用的武器主要是石片捆绑的长矛以及质量很差的青铜器,在大明看来,那些青铜器的质量,比儒家法三代之上的时候,还要差一点。
麦利那很适合作为大明在西洋尽头的落脚点,如果大明在当地站稳脚跟,就可以直接从好望角抵达旧港总督府,在麦利那国的东侧,有很多的小岛可以作为淡水的补给处,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在麦利那国的东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