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面对满是疑问的皇帝,王隆无奈哀叹:“陛下,老臣这段时间都在长安城里面走,长安城繁华,贵族们锦罗玉衣,少年公子言谈有礼,但是往更深处走去,那些在长安城底层谋生计的大多数人,在贫苦中挣扎,他们读不起书,他们也买不起大兴城的房,他们的父亲如此,他们的爷爷如此,他们的孩子还是会如此,之前是老臣想简单了,科举取士,此时非时。”
“此时非时?!”
一直以来都是科举坚定支持者的王隆说出这样的话,此时非时就是说大隋现在还不是推广科举制的时候,无异于在打杨坚的脸,从来都喜怒不形于色的皇帝,这次怒气上了脸。
杨坚指着王隆大喝:“朕的大隋怎么就非时了?”
“陛下,此非一日之功,不可冒进。”
杨坚双目深沉:“王夫子,朕叫你王夫子,是觉得你学问高,怎么你也变得迂腐了起来?”
“非老臣迂腐,哎,陛下,大隋就算没有科举,按照以往的方式发展,也会空前鼎盛,陛下是圣明之君,科举反倒会破坏现在的稳定格局,大隋现下形势正好,不可急于此时。”
王隆前段时间一直都在观察,门阀贵族们对于杨坚想要将读书的权利下放这件事情是绝对的反对,现在大隋承接前朝,隐隐有盛世之象,他认为如果皇帝和这群掌握实权的门阀贵族因为此事闹起来,对于大隋极为不利。
“之前是你的,让更多的人读书,让朝堂有更多新鲜的血液才能让朝廷更加兴旺,怎么现在就变了,就错了?”
王隆心如刀锥,面色痛苦的说:“此时非时,非陛下之因,非老臣之错,更非大隋之错,而是陛下,百姓蒙昧啊。”
一句百姓蒙昧便是王隆考察了大隋百姓现况的总结,他认为现在不能推行科举的原因就是因为百姓过于蒙昧了,未受教育者太多了,一辈子困在贫穷的漩涡中的人太多了,困在老旧贫乏的意识形态中的人太多了。
他们需要教育,但是教育推行困难,并且就算是推行了,也难以在短期内见到成效。
“聪明者或许学一段时间,知识一点就通,道理学了就会,几月两三年就开悟了,但是平凡者呢,少说三五年,多则十几年,甚至有稍微愚笨者学了十几年也不见得能开窍,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普罗大众。”
王隆说着神色暗淡了下去:“陛下,老臣非不想,老臣以普教天下为己任,绝不会就此终止,只是老臣是为了陛下着想,眼前大隋良好的局势,陛下不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