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李郁和十几个商人签订了合同。
他们用自家的店铺,交换得到了西山煤矿在江南某一县的经销权。
只要能打开市场,他们很快就能赚回三个,五个这样的铺子。
赌一把,也许就能阶层跃升。
从小商人,一跃成为大商人。
有了苏州府城的成功例子,这个冒险值得尝试。
会议最后,
李郁提议,改名!
柴禾商会已经过时了,不伦不类。
苏州府煤炭商会,听起来就高大上。
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大家都有同感。
最后,就是讨论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小问题。
比如,如何减少煤饼里含的杂质,灰、硫。
毕竟烧起来,挺呛人的。
李郁从善如流,记录了一堆或许可行的办法,回去试验。
这帮商人,一旦认真起来,还是挺可爱的。
挖出来的原煤,增加一道洗煤工序。
淋水,粉碎,掺入石灰石,最终再加工成形。
难度不算太大,需要的只是人力,大量清水。
旁边就是偌大的太湖,有的是水。
至于污染,暂时还没人在意。
这是人口爆炸的乾隆朝,吃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一切,都得靠边站。
……
西山煤矿有上百个股东,都是衙门里的各级官吏。
生意做得越大,他们的分红才越多。
所以,在商人们叩门拜访,送上土特产后,他们都表示了理解。
并手书一封,给认识的同僚。
有了他们的背书,煤炭生意在当地才能落地。
李郁把这一切,都琢磨清楚了。
没有商人能够抵挡银子的诱惑。
这些人到了当地,就是扮演自己当初的角色。
只要煤饼进入了市面,就会逐步淘汰柴禾。
时间,会解决一切。
现在的问题就是,西山煤矿的产能遇到瓶颈了。
放在这个时代,绝对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西山煤矿。
李郁坐船抵达后,映入眼帘的第一幕就是黑水。
岛屿的边缘,挖了很多的池子,排水沟。
露天洗煤!
李郁很小心的避开了几处黑水,走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