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暂时放弃恢复明朝的念头,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王五是因为知道势,这才因势利导。
同时也是因为两世为人,这才倡导“灵活”。
但三位老帅和王爷、部院们却同清军战斗了二十年,是否愿意变通以待将来,真就不好说。
张恩之前是皖国公刘体纯的中军副将,现同刘亨带领人马驻守燕子寨,算是刘享的嫡系。
王五途中询问张恩对同清廷停战议和有什么看法。
“我军先败满八旗,再败陕西绿营,虽兵少粮缺,但两战缴获俘虏甚多,军心士气也是重振,为何不能趁此机会一举打破清军封锁,非要同他们和谈?”
张恩内心不倾向同清军停战,他觉得既然陕西清军遭受重挫自茅麓山撤退,那明军就应该利用北线腾出手的时机打破东、南、西三线清军封锁,若能迫使清军从夔东撤出,明军收复失地,便能继续坚持,无须同清军议和。
这点早在前往四川绿营借路时,王五就做过推演。
心中演算的结果是行不通。
不管是现在的茅麓山还是过去的夔东,军事层面上始终被清军重兵包围,明军是继续困守茅麓山还是收复失地恢复夔东,实际上都是在一个圈子里打转。
一个没有人口,没有钱粮的死圈子。
如此,圈子是大还是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突出去的机会。
这个机会原本是有的,时间是康熙元年三省会剿前。
现在,没有。
哪怕因为政治因素,鳌拜同意与明军暂时停战,也不可能放一个活口让明军出死地。
正面较量,明军显然不是清军的对手,这一点虎帅指挥的两次反击已经证明。
王五取得的黄龙山大捷不过是穆里玛犯蠢而矣,陕西绿营的失败归根结底是“政治”原因导致,而非明军真的能把人家压着打。
眼下小包围圈已经被打破,大包围圈犹在。
所以,王五想把人带出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他只能尽力而为。
张恩这边是不太同意同清军议和,但此事关系茅麓山几万军民生死,又是带领巫山残军冲出包围圈的王五提出来的,因而他的态度大概是不反对,也不同意。
用后世话讲,有意见先保留。
王五没再多问,随张恩通过一处陡山绝壁又顺着绳梯往上爬了有一百多米,来到一处占地有十几亩的山顶。
此地便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