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驻军、民生诸事,祢先生,你和陈公等人议论过后,交本将...本刺史观看,然后定夺即可。”
“喏。”文武诸臣,数十人齐齐躬身。
......
时光匆匆,已来到了兴平二年的九月。
徐州地势虽大半属于平原,却也不乏名山胜景,其中下邳旁边便有一处山脉,自古便有盛名,古有“国之巅,泰山也;邳之巅,艾山也”之说。
艾者,艾草也,《诗经》云:“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此山得名因遍是艾草,加之民间传说六十年生一次神艾,当地百姓为祈祥佑福,故称之为艾山,又因九峰连属、蜿蜒曲折,如九条巨龙盘卧,亦名九龙山。
便在秋高气爽的一日,王政突发游兴。
入徐州至今,几乎无日不战,无日不斗,如今局势大致已定,两三月下来扬州并无异动,诸般官署衙门也已粗略成型,又值秋收之际,眼看各郡收成颇丰,王政心情大好之下,加上暂时没甚要紧事务,当下遣了人去,通知徐方、吴胜等人,又邀上于禁、祢衡一起登山玩景。
这真是投其所好。
几人里面,除了吴胜之外,另外几人性格虽然不同,却都是满腹诗书,哪怕徐方、禁虽是武将亦有些文人习性,闻言之下,无不欣然应召。
不久之后,王政便挑了几十个天诛营的兵卒,汇合众人,一行百十人,轻骑缓马,出了城门,打马徐行,往北而去。
一路上,见天高云淡,前边山峦隐现,远处澄江如练。沿途农田,更有无数耕者埋首其中,一派繁忙模样。
这一幕不由让祢衡大为感慨。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看着远处的那些百姓,虽大部分依旧衣衫褴褛,可此时挥汗成雨的忙碌下,脸上却带着一种莫名的满足和幸福感,祢衡叹道:“衡年少时读书,对这两句总是不解其意,更觉屈子之辞颇有夸大,直到后来游历四方,所见目睹,尤甚诗中!”
“兵卒,士子,官吏等无数人口亦全凭此等衣衫褴褛之辈养活。可但有灾乱,无论天意人为,却总是农家人最先遭殃,轻则流离失所,重则冻骨饿殍。”
“主公所言,逢难久矣,却无怨无悔,实无虚也,衡亦有同感,戈戈不休,而我民何罪?”
听到这话,一时人皆默然。
此刻随行王政左右的人里,祢衡已算是出身最好的了,于禁亦是平民寒子,徐方吴胜更是和王政一样的流贼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