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当如何是好?」
曹操刚要说话,却见这时堂内突然传来一声咳嗽,众人闻声,不约而同停下了话头,循声望去,却见发声者正是入堂后未曾说话的程昱。
......
作唐城外一战,让远在许都的曹操都不由升帐议事,讨论是否应该改变计划,遣军驰援荆州,那么得到消息更早,乃至身在局中的荆州方面,自然更是如临大敌。
得知作唐失陷,文聘前锋失利之后,南郡太守郭永也是立刻便意识到了一件事,短时间内,文聘恐怕是难以回援了。
明白此节之后,郭永当即坐立难安起来。
无他,即便因为刘备军的出现,让城外的徐州军暂时停止了攻城,但要是黄忠部率军从作唐北上,又当如何呢?
别看江陵城中现有军马六千(之前吴牛攻打津乡,虽然最终没有克城,却也让津乡损失不少兵力,在郝纪的请求了,郭永分出了两千兵马),说少不少,但江陵城本身的地形决定了它并非适合防守的雄关,也并非一定需要数倍的兵力才有攻克的把握,尤其是对手又是近年来战绩彪炳的徐州军...
于是从得知消息的那一刻起,郭永就忙了起来。
先是急遣信使前去襄阳送讯,接着全军动员,并且征用了大量的民夫,对城墙进行紧急的加筑,以及根据地形设置防线。
守城必守野。
尤其是江陵这样的城池,不守郊野,只守城池,便是把守军完全地给放到了被动挨打的位置。首先不利士气;其次也难以久持。时日一久,城池必陷。
然而虽然明白这个道理,摆在郭永面前的却有一个问题,他只有六千人可用,怎么才能够做到既守城池、又守郊野,而且还不致使兵力分散呢?
连着两天,他都夜不能寐,乃至半步不曾出门,便就待在房中对着地图,反复揣摩。
兵临城下,孤立无援,着急的不只郭永一人,城中的士族也是如此,尤其江陵的第一世家黄氏。
虽同为黄姓,但江陵黄氏和江夏黄氏却是属于两个郡望,甚至严格来说江陵黄氏的祖上更为显贵,可追溯到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的孙子黄极忠。
黄极忠是秦末群雄之一,纵观此人一生,堪称审时度势,他先是看出秦朝气数已尽,乘势而起,成为一支绿林义军的首领,后又转投项羽阵营的临江
王共敖,项羽被刘邦击败后,黄极忠又在关键时刻背刺共敖,帮助刘邦克复了临江。
此后黄极忠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