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名气有很大的帮助的。”
王爱民笑眯眯的看着周末,似乎想知道他会怎么说。
“呵呵,他一个外国人懂什么民乐~”周末不以为然的撇了撇嘴,说道:“我看过他在国外那篇文章,虽然不少夸赞《百鸟朝凤》,但并没怎么夸对地方。”
“我觉得民乐中,尤其是像《百鸟朝凤》这些名曲都具有很强烈的民族烙印,华夏人很容易感受的到,但西方人却很难体会的出来。”
说到这里,周末叹息了一声道:“所以我认为,只有先让我们自己的年轻人,能够喜欢上民乐,到时候再说什么走出国门的话。”
民乐民乐,只有扎根民族的音乐,才是真正的民乐。
如果自己民族的年轻人都喜欢不上来,就算在外国被吹得天花乱坠,又有什么用?
王爱民听完周末这一番话,顿时震惊的看着周末良久。
“这个伊尔特对民乐的了解只是皮毛,偏偏他又觉得自己是个乐评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很强,我跟他话不投机半句多,干脆懒得接了。”
周末耸了耸肩,继续无视着桌子上的电话。
“哈哈~”
王爱民一阵哈哈大笑,心情倍好。
伊尔特这种乐评人估计在哪里,都会受到当地的音乐家们的盛情欢迎,毕竟谁不想让他在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时嘴下留情呢。
估计他还是第一次遇到周末这种,完全不甩他。
与此同时。
在浦海民族乐团,陆团长亲自陪同伊尔特在乐团里面参观了一遍。
在伊尔特的身边还有一个老外,听说是在看完了伊尔特的那篇文章之后,特地从美利坚飞到了浦海。
“老伙计,参观完民族乐团之后,我更加的好奇了,能够让你写出那样一篇文章的音乐,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名老外叫肯齐,是柏林爱乐音乐厅中心的艺术主任。
每年柏林爱乐音乐厅的演奏会节目,都是需要通过他的审核,才能在音乐厅演出。
近年来随着华夏在世界的地位逐渐上升,很多地区对华夏文化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好奇,柏林也不乏这种现象。
所以柏林心想着,能不能在音乐厅的演出中,多增加一些具有华夏元素的音乐,这也是他千里迢迢飞过来的目的。
但是让肯齐有些惊讶的是,周末竟然没有接伊尔特的电话,肯齐认识了伊尔特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他如此碰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