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舅舅冷哼:「我是年岁大了,不是脑子不好使了,少忽悠我。」
这两个孩子,看看就足够了,至于亲近就算了,他在京城可没有在边郡那么大的排面,真的搞不定。不敢兜揽。
瞧瞧人姜家小郎君那个架势,他这个京城新贵,都比不得人家姜小郎君的在京城的名气,孩子读书还不错,人家能让孩子走武将这条路吗?
齐舅舅到了京城就已经不做这个梦了。实在是他的姜家那个外甥在京城太过生猛。
文怎么了,文的也能让人龇牙咧嘴。人家姜小郎君从京城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挨家书院去踢馆。
那真是比周大人在边郡还凶猛呢。
人家也没有别的意思,先生带着出去是会友,先生不带着,姜小郎君自己出门,那就是踢馆。
人家就是用行动告诉别人,我是读书人,我就走这条路的。这个真没有误会。
先生看着弟子折腾的不像样,老友怕是要翻脸,才跑去边郡的,这都没好意思同弟子们说。
话说回来,人家先生觉得挺好的,自家小弟子这个年纪,轻狂一些正好。关键是踢馆都成功了。
等再大一些管教也来的急。这不是,从边郡回来声名远扬的不只是圆圆,姜小郎君那也算是一个。
不然姜小郎君哪有本事,招来人围观。弄来心烦意乱的事情。那真不是从一个方面声名远扬的。
齐舅舅心塞的地方别提多少了。那就没好意思同姜常喜他们叨叨。当舅舅的,这些事情扛也就扛了。.
所以姜常喜说,舅舅带大的这话,齐舅舅听着就闹心,他宁可圆圆继续学文,只要有圆圆舅舅一样凶悍的实力就成。
周澜在舅舅府上,都放松许多,四年,到底让边郡给改变了许多。周大人竟然觉得同齐舅舅们说话更随意。
姜常喜同齐舅母们聊竟然都是正事,比如舅母的铺子,比如姜常喜的铺子什么的。
余下的那些人家,都是同僚走动,是不用两个小的陪着的。
第四日常乐就带着三个孩子去学堂了。人家要适应京城正常的节奏。常乐说了,熟悉京城,可以在课余时间。
两个小的还是很听这位舅舅的安排的。觉得这样安排不错。
路上两个多月怪耽误学习的,先生也没有意见,关键是先生回来之后,特别忙,会友更多,没空看着两个徒孙。这两个孩子可不是大弟子小弟子,没人看着也能好好读书的。
能送去学堂那真是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