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似乎是从绝望里看到了光明一样。从四处蜂拥着跑来。
待遇算不上好,管吃管住,工钱按照计件算。按照完成的质量和数量,分等级核算。基本就是干多少拿多少。
这已经让很多人喜出望外了。现在她们还在为吃饭发愁。
多数纱厂的老板,也同意她们带着老人和孩子进厂。毕竟这个年代孩子早工作,从小学习纺纱,技术要比外面的好。
穷人的孩子八九岁就开始工作的比比皆是。这年代可不讲童工什么的。
单身的寡妇可不好找,不让她们带家属,她们是不可能扔下家人的,那等于让他们饿死。这样也招不到人。但老板也不愿意养活一大家子人。
最后,妥协了一下。把管吃改为一天三斤玉米面底薪。够不够吃就不管了。你们自己商量。如果认为能养活家人就来上工。
厂里提供空地,可以支些草棚子勉强可以住。等第一个月工钱下来了,可以去租房住。如果不想花钱,用稻草和泥土树枝搭建的窝棚勉强也能住,就是冬天很冷。
不过现在蜂窝煤便宜,咬牙买个铁炉子,也还是可以过冬的。家里的老人孩子也能找到些浆洗缝补的活计,毕竟京城的郊外离着京城近。工作机会也多些不是。
于是,在皇家毛纺厂扶持自己的供货商,开纱厂的时候开始。遭了兵灾最严重的几个县城的妇女,大批的来到郊外做纺织女工。
这些新开的纱厂,多数都设在了毛纺厂附近,他们租下小块土地。搭建临时工棚,就开始生产。这些小纱厂使用珍妮机,很快就把棉纱的产量提了上来。
57868853
漫卷诗书万点花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流行中文】 www.lxgh.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继续阅读哦,期待精彩继续!您也可以用手机版:m.lxgh.net,随时随地都可以畅阅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