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卿。”
“颜中郎?”
见殿内众人都不应答,只做一阵看似长吁短叹,实则佯做不知之态,刘荣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被末席,俨然陷入沉思的颜异所吸引。
——作为‘先知’者,颜异有多大本事,刘荣是知道的。
准确的说,颜异、汲黯、张汤三人,之所以能出现在这里,参加这场明显与他们身份不符、他们明显还没资格参加的高级商讨会,就是因为刘荣的‘先知’特性。
按照刘荣的记忆,在景帝留下的班子逐渐淡退之后,汉武大帝手里能用的人,其实不过寥寥数人。
军事方面,天花板级别的有卫、霍,次一级的有李广、程不识、李陵、李广利,以及相当一部分功侯子弟。
朝堂之上,以猪倌丞相公孙弘为首,现任典客:公孙昆邪之子公孙贺,少府石奋的‘万石君’家族,外戚窦婴、田蚡;
再有,便是颜异、张汤、汲黯三位新生代血液,以及郑当时、桑弘羊、主父偃等当代俊杰。
以上这一整个人才名录当中,未来能为刘荣、为汉家所用的人,刘荣其实都已经在做准备了。
——卫、霍,刘荣把前者接近了宫里,并耐心的等待着后者出生。
李广、程不识,前者被刘荣放弃,后者则早已被刘荣引为‘肱骨心腹’,汉家当下最值得信赖的宿将。
李陵、李广利之流,要么是年纪还小,要么直接就是还没出生。
再加上刘荣对这两个人的感官向来不大好,刘荣本也没打算用。
至于剩下的各功侯家族子弟,却是不用刘荣未雨绸缪,为将来的将军们铺设道路。
——但凡他们真的展露出些许军事天赋,他们自己的家族,会比刘荣还要积极的给他们铺路。
军中如此,朝中也不例外。
凡是有功侯、贵族背景的‘未来班底’,刘荣都没有,也没打算插手,只等他们自己展露天赋,并被各自的家族送到自己面前。
比如公孙贺啊之类。
余者——猪倌丞相,还没到历史上‘学成出山’的那一天,刘荣不急。
郑当时是淮阳郡人,桑弘羊是洛阳人,主父偃是齐国临淄人。
三人都在关东,而且也都还没有经受什么力量,基本都还是个毛头小子,不堪重用。
对于这三人,刘荣秉承着‘让他们自己去闯,啥时候闯到长安啥时候用’的原则。
原因无他:这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