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武事还要靠武将们来解决才更为妥当。
狄青一直对自己是忠心的,这点赵祯一直是知道的,他对这员起自最草莽的配军中的大将也是非常倚重的。
大宋的那些将门世家或许对大宋也还有忠心,毕竟没了大宋,他们的将门世家身份也就没了。但那些将门的武风早就没落,早就难以作为倚靠了,唯一还能领军作战的怕是也就只有杨家了,其他的将门如今都忙着各自的生意,安心享受富贵了。而且就算那些将门世家的子弟还能打仗,很多时候他们都会先去顾及自己家族的利益,远没有狄青这样的草莽出身的忠心,令人放心。
像狄青这样,朝廷可以倚为干城的武将,大宋真没几个了。若是都打压的他们对大宋齿冷了。日后大宋真有事,可就真得要抓瞎了。
依照赵祯的意思是希望让狄青南下的。让狄青好好施展一番拳脚,将岭南好好经略一番,顺便震慑一下蠢蠢欲动的交趾人的。
可是奈何文臣们就是不信任任何一个武将,不愿给任何一个武将独自领军的机会。
赵祯觉得文臣们实在太过小心了。大宋如今根本没有武将造反的土壤,就算狄青想要造反,可是他手下那些西军儿郎的家小还都在西北,也不可能轻易跟他造反。
就算他手下的西军跟着他,朝廷断了他的队伍的粮草和辎重的补给,他的队伍便立马就有哗变的可能。
大宋的军队可不是那种草原人的那种可以以战养战、随地就食的军队。大宋的军队对粮草和辎重的后勤补给,有着天然的依赖。没有了粮草和辎重的补给,战斗力立马便没有了。
上位者最讲究的是制衡。
可是如今大宋已经完全走入文官主导的地步,武将们只能作为他们手中的鹰犬和走狗来用,这其实早就有失衡的危险了。
赵祯觉得有机会还是要杀一杀这帮文臣们的锐气的,不然自己这个大宋官家越来越没威势了。
虽然赵祯也深谙让不同政见的文官们互相制衡的道理,但武将门不能挺起台来,这大宋将越来越没有尚武精神,而大宋面临的外虏又是千年以来最强的,这实在是有些危险的。
其实那个帝王心中都有对开疆拓土的向往,像汉武帝、唐太宗那样把胡虏打得狼奔犬逐、拓地千里那样赫赫的武功,无疑是也是每个帝王的最向往的功绩。
可是大宋如今的北方是契丹,是一个比大宋建立得更早、幅员更辽阔,而且武力也更强大的国家。
这和汉朝面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