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还没有大一统的时候,诸子百家争鸣,思想界空前繁荣。
然而不论是哪个学派,都以华夏文化传承人自居。
秦朝建立后,大一统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陈景恪穿越后,进一步强化了华夏文明的概念。
不管内部思想怎么变动,大家头顶都是同一片天。
这也是他敢于尝试多样性的底气所在。
换成华夏之外的地方,他肯定也会搞一神教,搞唯吾独尊。
因为不这么搞,秒秒钟就能分裂。
而且陈景恪这么做,也有政治上的考量。
拉拢小学派,让他们帮忙完善大同思想。
同时还能使其向朝廷靠拢,支持朝廷的变革。
现在,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各地方性小学派纷纷站出来支持变革,并且基于自己学派的思想,对管事和管人进行诠释。
最后得出一個结论,这是实现大同思想的必经之路。
陈景恪得知这些情况之后,自然非常高兴。
让方孝孺从各家思想里,挑选较为优秀的,刊登在周报上。
同时还邀请各学派的领袖,前来洛阳研讨学问。
地点就在洛下书院。
为了支持这一盛举,朱雄英令工部以最快的速度,在洛下书院的旁边修建了一座学宫。
供各学派代表居住、学习、讨论学问。
此举得到了天下读书人的赞颂,朱雄英的个人威望再创新高。
各学派领袖,纷纷动身前往洛阳共襄盛举。
陈景恪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了,可面对即将到来的各派领袖,也感到压力巨大。
生怕自己一个失误,将大好局面付之东流。
不过他并没有惧怕。
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
额,算了……咱不怕主要是因为容错率高。
错了没什么大不了的,纠正过来就是了。
只要朝廷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就无所畏惧。
朱雄英是最高兴的。
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其实大多数普通人都不太关注政治。
只要自己的生活没有受到影响,谁当皇帝他们并不关注。
很多地方的人,其实并不知道皇帝已经换了人。
这种情况还不只存在于一地两地,而是普遍存在。
不只是古代,即便是前世也一样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