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
助理毕竟只是外人。
他不会知道,老杨尽管已经竭尽所能的高估了顾为经。
实际上依然低估了老爷子这句话的分量。
若是跟随老师最久林涛教授,此时此刻就在身边,定然会被震撼睁大眼睛,揪着胡子不知所措。
刘子明大概恨不得拿出一幅珍藏的明清古画交换老爷子把这个评语放到他的身上。
唐宁?
她早已抓狂的捏着手指,嫉妒的把牙齿都咬碎了好吧。
这已经不是老头子欣赏顾为经,或者评价画的好坏的原因。
大家都是成名已久的知名艺术家了。
换成任何一个其他说辞都无所谓。
曹轩就算把顾为经夸的和花一样,看画时老怀大慰仰天大笑。他们心中情绪如何复杂五味杂沉不知道,表面上的城府肯定都是不缺的。
但曹老刚刚那句话,拥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只有曹老的入室弟子们才知道的秘辛——【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春水融冰,涓涓缕缕,意在传神】。
这看上去意味深长的二十个字,那是曹轩的老师,他们的师祖,在苏杭病故以前,最后为曹轩写下的二十个字。
既是赠言,也是期许,从此阴阳两隔。
换成普通国画画家,这句话听来可能只是一句夸奖,放到曹老的徒弟几人中,意义也许比天都大。
“看这紫藤花,有点老师所说的苏轼看麦穗的意思了。”曹轩点点头。
那位光绪年间声名赫赫的画坛大师,生平有两爱。
一爱看戏,二爱读书,收集各种宋版书,明版书的珍贵刻本。
这篇徐渭的小品文章,就是老师在故纸堆中找出的心头好。
晚清文人欣赏点评文章,极喜欢钻研文字的结构和用典。
以奇以怪以难为荣。
唐诗、宋词虽本来就是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用来消遣寄情的所在,但读起来通常朗朗上口,也不乏白乐天、杜甫先生,这样老妪能解,童子可歌这般朴实动人的行文风格。
清代就不成了。
几乎篇篇都要看一大堆注释才能看懂,奇字,怪语,冷门偏门典故多多益善。
士大夫阶层审美喜欢的诗词文章,脱离了百姓阶层,已经变成了小圈子里几人,互相问答解谜的游戏。
客观上这造成了清代文章的传播生命力不太强,却也是当时的风行的社会时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