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闭上嘴巴,不再说话。
当天晚上,汴京城就出现了小道消息。
天子有意,效仿仁庙乾兴元年故事,从中书省、门下省,选一二大臣,暂充学士院,以观后效。
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书省的中书舍人还有门下省的给事中们,人心浮动。
所有人都开始伸长了脖子,看向皇城大内,就盼着能有机会,到赵煦面前表现一二。
好叫赵煦能在未来选人进学士院的时候,能点他们的名。
于是……
当赵煦找人写敕书的时候,中书舍人们一个比一个激动。
而门下省的给事中们,则纷纷无脑通过。
根本就不在乎,这些除授是否合理、又是否符合传统、条贯?
而赵煦则利用这个机会,通过了一系列在过去,可能会遭到儒家士大夫们集体反对的人事任命。
四月乙酉(初四),京东路曹州济阴县县尉李诫,特旨越次,以选人试衔作监主薄。
将作监主薄是京官!
而且,是实权京官,且是油水异常肥厚的京官——将作监,是秦汉少府演变过来的有司。
在元丰改制前,是个空架子。
但元丰改制后,接过了过去三司修造案的职能。
管的是土木修造路桥舟车之事。
而将作监主薄,是具体事务的实际执行人、规划者。
按照元丰新制,至少也要有承务郎或者以上的资序,才可以被拜授。
而赵煦拜的李诫,别说承务郎以上了。
他的官阶,在选人里,都不算高,就连选人改京官所需要的举荐书,也都没有破白(宋代选人,拿到第一张改官举荐书,叫破白)。
他甚至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别说进士了,发解试他都没有过!
他是恩荫官!
而在大宋,一个恩荫官,却连发解试都过不了,这是会被人嘲笑的——大宋之制,在任官员的发解试,和布衣白身不一样。
他们有专门的考试渠道——锁厅试。
锁厅试的录取比例,大的吓死人!
按照规定,州郡锁厅试十人取三,不足十人则取二,不足五人则取一。
从这规定来看就知道,大多数州郡,每次科举,能够参加锁厅试的人,经常性不满十人。
锁厅试不仅仅录取比例很大,而且还很宽松。
自仁庙以后,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