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来了!”
还没进村呢,在路边就遇上了十来个回村的人,王重下车推着三轮,和他们一道慢慢悠悠的走着。
一群人肩上扛着扁担,麻绳,扁担两头还跳着藤筐,筐上盖着布,布上都积了一层白雪。
看到王重一群人的热情立马就来了。
“这是刚到城里置办年货?”王重微笑着和几人聊起了天。
“今年出栏的鸡还剩一点,大家伙商量着趁着年前挑到城里给卖了,顺带置办点年货!”村民们脸上露出质朴的笑容。
“哦?看来今年养殖的成果还不错!”
“今年咱们村拢共出栏了三千六百二十只鸡,大家伙都决定明年扩大规模,再多养一些。”
小黑山村的鸡不愁销路,大头都被江辽出版社和金土地杂志社和几个兄弟单位给消化了,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人定期到村里来收,不只是土鸡,像鸭呀,鹅呀,还有猪肉,大米菜蔬,野味,都会收购。
吉春是全国有名的粮仓,产粮大省,却也因为如此,吉春的粮价并不算高,
也正是因为如此,小黑山村的村民们才有余粮拿来搞养殖。
尤其是最近这几年,随着包产到户,各家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老百姓们干劲儿更足,地里产出更多,养的鸡鸭也越来越多,这日子眼瞅着越来越红火。
王重虽然年轻,可村里人对他却尤为尊敬。
跟着村民们一块进村,在老支书家门口分别。
老支书年纪大了,已经卸下了支书的担子,随着七八年包产到户,家家户户都分了地,虽然卸任了,可老支书却没闲着,成天带着婆娘孩子们伺候家里那几块儿地,家里劳动力多,小日子过得且滋润着呢。
一见到王重,老支书那张满是沟壑的老脸上,就露出发自内心的真挚笑容来,赶紧招呼王重进屋。
“老张叔,这就是我那小舅子,郑光明。”
老支书的儿媳端上热茶温酒。
“是个好小伙。”老支书捋着发白的胡茬子,笑脸盈盈的打量着光明。
老支书赶忙对着媳妇吩咐:“二蛋妈,你赶紧,去把巧儿喊过来。”
“好嘞爸,我这就去。”二蛋妈是老支书的小儿媳妇,老支书拢共三個儿子,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如今跟着老支书老两口生活的是小儿子一家。
“小周啊,你可有日子没来了,今儿可要好好喝一顿,喝醉了就在家里住下,明儿再回。”老支书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