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泰富集团全球地产业务的‘大管家’同时兼任亚洲地产负责人。
叶绍良稳居集团非地产业务的‘第一大臣’,他掌握的传媒集团,相当于掌控着香港的‘大文化产业’,而这个‘大文化产业’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成为香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重新崛起的关键;
陈昌美成为泰富集团非地产业务的‘第二大臣’,主要是他掌管的‘泰安企业’在内地大肆发展‘饮料食品’。
邱震海后来居上,成为cRIT集团的总裁
会议开始。
大家各自先汇报自己手里的工作,形成集团层面的交流。
唐仁坚汇报道:“从1998年开始,泰富地产开始在香港抄底地皮,并重新增加土地储备。经过两年的收购,有一定的进展目前,泰富集团的地皮,能支撑我们开发至2004年。当然,我们还会继续增加土地储备”
从1993年以后,泰富集团已经是很少增加土地储备。第一是需要发展全球商业地产,第二是香港地皮也非常高,僧多肉少,第三是林正杰也不希望泰富集团只是一个纯粹的香港地产发展商,业务要综合化。
而到了1998年后,泰富集团自然不会错过增加土地储备,这是最好的弥补机会。
何盛霖也汇报道:“泰富也顺利卖出曼哈顿的四幢较老写字楼,套回现金18亿美金.”
泰富集团大举投资商业地产,造成回报率较低;所以会通过这种‘做T’的方式,来获取更高的盈利。次轮互联网泡沫破灭,会造成曼哈顿写字楼下跌;同时,明年911也会操场曼哈顿写字楼下跌。
所以基于此,先套现部分老旧的写字楼,等明年911后再抄底进去。
包括在九七前,泰富集团也高抛低吸了部分非核心的香港商业地产,比如海逸半岛的商场、汇景花园的商场等。
接下来。
林正杰做出总结:“千禧年开始,泰富集团不能停下脚步,香港地产或许需要三四年走出低谷,所以正是我们的好机会――增加土地储备.另外,内地市场庞大无比,且具备潜力,我们要继续投资.美国的互联网泡沫已经形成,我很担心受到巨大影响,所以暂缓投资.伦敦的金丝雀码头已经满租,第二期如火如荼进行,成绩喜人,可以考虑投资购物中心和酒店.新加坡自从私有化新加坡置地后,我们也成为当地最大的商业地产持有人,我的建议是重建百丽宫大厦,改建成百丽宫购物中心.”
一个个大概计划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