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感觉我刚刚说的还有不清晰的地方。
国外资本不愿意投资国内的半导体企业,并不是因为他们害怕风险。
国外这帮投资机构都是属狗的,他们不怕挨打,他们只怕吃不着肉。
国内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们凭借几张PPT就能从国外投资投资机构手上几百万几千万美元的拿,国外投资机构这时候就不担心风险吗?
国外投资机构只想追求超高的收益,他们需要做的是投资看好的企业,然后把它运作上市。
华国的半导体企业不会有这样的机会,至少短期内不会有。
无论是纳斯达克还是近在南边的港股市场,华国的半导体企业去这些地方上市IPO这一关是过不去的,不会有投资人接盘,因为他们压根就不认为华国在半导体领域能有什么有价值的企业。在国内的资本市场上市就更难了。
所以申海在企业信用、风险控制上做的再好,海外资本依然不会选择投资张江的高科技企业。
即便是我,我也有自己的目的,我希望在投资华国半导体企业的过程中,培育我可以掌控的供应链。
只有华国国有资本才有这个能力,有这个条件,去陪这些高科技企业共同成长。
在我看来,华国要做的产学研还应该包括,学校的专家帮国有资本把关,他们负责把关,这家企业到底有没有技术含量,这家企业的研发人员,核心研发专家水平怎么样。
通过绩效考核,把这家企业的未来和做评审的专家高度捆绑。
比如A企业,估值5000万,希望从国有资本这里获得2500万的投资,出让50%的股份。
那么如果这家企业最终在清盘的时候,为国有资本带来了10%的收益,专家能够拿到多少钱,20%的收益,又能拿到多少。
如果这家企业最后上市,国有资本这一单就是数十倍的收益,做评审的专家又能拿到多少钱,这都可以形成一整套的机制。
如果出现亏损,那专家要怎么惩罚,也需要有机制限制。
甚至专家和企业勾结,骗取国有资本的投资,又要怎么处罚。”
周新说的是一种很新的东西,在座的大佬们都没有听过。
即便后来千亿规模的芯片大基金,也没有这么玩。
这是周新在创业过程中的思考,不一定适用于未来,但是很适合现在。
因为现在技术差距还不够明显,核心研发团队能力够强加上有资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