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琰在名义上是大汉排名第三的勋贵,仅在大汉丞相及永安都督李严之下,而且又是皇室宗亲,身份实是尊贵无比。
但实际上,他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不涉国政,平日里最多也就是随丞相讽议时政,提点建议啥的。
说白了,就是手里没权。
当然,也不算无权——若是你本人能为丞相所重,所提的建议能为丞相所用,那就算是无权也是有权。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丞相这等人物,本就是才智绝伦,有多少人的建议对他来说是有价值的?
这三年来,也就出了一个冯明文。
这冯明文当真是一个例外中的例外,每有所提议,都能为丞相所采纳,计有所出,皆得丞相所重。
偏偏自己的儿子就是得罪了他。
作为最早追随先帝的老臣,刘琰自然不用怕刚被封为关内侯的冯永。
但欺老不欺少,刘琰自知自己在大汉的地位也就这样了。
堂堂一个都乡侯,任后将军之尊位,兼卫尉、中军师之职,所能指挥的兵力,竟然只有自己名下的自己千余名部曲。
千余名听起来不少了。
但看看赵广?
才二九的年纪,就单独率千人驻守边县了。
更不用说那个冯明文。
才刚刚十九岁,就已经掌控一郡之地。
不要说那个什么孟琰才是太守之类的话,孟琰去越雋当太守,就是去当看门狗兼打手。
冯明文才是越雋的真正掌权者。
要平越雋的夷乱,冯明文手里至少要有三五千人。
更别说还是以君侯的身份去任越雋长史。
一个掌握着地方实权的十九岁君侯,即便他仅仅是关内侯而不是列侯,那也足以让人侧目以视——因为这已经是如今的大汉所没有过的事。
如果真让他平乱成功,以他受丞相的看重程度,被封为列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倘若真让这等前途无量的年轻才俊记恨上了,那不叫招惹祸事,毕竟他相信冯永不能对他如何,但那是为子孙遗留祸害。
冯永才多大?刘琰可不相信自己能比冯永活得久。
所以刘琰让自己的儿子刘良退让,其实也就是为了他好。
把府中之事交给刘胡氏,让她顶了这个名头,凭她与吴皇太后的关系,再加上冯永与内宫那错综复杂的关系,刘琰相信,所有人都会看在吴皇太后的面子上,不会再深究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