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大魏四面皆敌矣!
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制人而不制于人。
“诺。”
得知曹叡欲陆海两道伐辽,魏国满朝大臣果然大加反对。
“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能制,是驱使为贼也。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已。”
“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孝,不乏职贡,议者先之。”
意是辽东目前仍算是大魏之臣,不应当轻言讨伐。若是讨伐而不能制,而是驱使臣子变成贼子。
目前蜀吴才是当前大敌,须全力对付,只要能除此二敌,辽东自平。
“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倘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
就算是能一举攻克,取辽东之民不足益国,得辽东之财不足富国,但若是失利,则结怨辽东。
且辽东没有公开叛乱,陛下却公然讨伐之,则有失信天下之忧。
曹叡早就料到群臣的反应,他丝毫不为所动。
在当前根基不稳的情况下,要么在内分世家之地,用以收拢民心,强国之力。
要么对外略民广境,示武耀威,以立君威。
前者太难,且耗时太久,十年能见成效,已是幸运。
就算曹叡能等到那时,但蜀吴又怎么可能让他安心等下去?
那些世家,又怎么可能乖乖听话,把自己的土地让出去,分给黔首?
而后者虽说要困难一些,比起前者来,又要容易得多。
蜀吴不可轻动,难不成区区辽东之地,还动不得?
再说了,现在辽东与吴国相通,这还不算是反叛大魏,那什么才叫反叛?
也正是因为大魏连接大败,威信下降,所以给了辽东蠢蠢欲动的胆子。
若是不对辽东施以惩戒,以后谁还会把大魏放在眼里?
曹叡性急而烈,且魏乃是从汉帝手里接受禅让,自认为天下正统,又怎么可能伏低认小,为天下所笑?
所以自不可能像蜀国前些年那样,受吴所欺后,还要主动忍让。
太和六年,也就是建兴十年,八月,曹叡的诏令到达幽州刺史王雄的手里。
王雄接到诏令后,却是没有立刻行动,而是让派出帖子,去请一人前来。
“使君唤吾前来,可是有事?”
第二日,一个风尘仆仆的汉子进入刺史府,对着王雄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