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只是为了集合项目团队,明确接下来的任务方向。
因此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而余下的任务,就是研发了。
不过,要想把理论,而且还是目前并不完善的理论转化为实际,所需要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
跟写论文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工作量。
这也是为什么常浩南一定要从这么多个单位摇人过来支援——
高功率皮秒激光器是镐京光机所现成的,但如果把整个激光加工设备比作机床,那么激光器就只相当于机床上的刀头。
还需要一系列辅助设备来控制这把“光刀”准确而高效的运作。
术业有专攻,这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都是常浩南并未接触过的。
所以,和当年设计涡扇10的时候类似,座谈会结束之后,整个项目团队就分成了三個不同的方向。
第一个方向由常浩南亲自带头,负责进一步对烧蚀阈值模型进行完善。
机械加工即便从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算起,也至少经过了两个世纪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产数据浩如烟海,因此经验主义可以在其中发挥十分巨大的作用。
然而激光加工显然不可能等上两个世纪。
连二十年都不行。
所以,不可能有足够的经验可供参考。
要想在短时间内投入生产,就必须做到在已知待加工材料和预期加工结果的情况下,能够逆推,至少部分逆推出整个工艺流程。
第二个方向由侯询院士带领,负责整个激光加工设备硬件层面的研发,以及给第一个方向提供必要的实验数据支持。
镐京光机所已经在这个领域攻关多年,算是有一定技术积累。
不过常浩南额外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不仅激光源本身,涉及到机床加工特征的零部件也需要全部国产。
反倒是电机和透镜组这些,如果进度上确实来不及,可以适当放宽要求。
以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华夏在短时间内不太需要担心被卡脖子的事情。
主要还是得跟之前抛出去的诱饵打出一波配合。
否则他搁那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别人一查,发现你反手就买了一堆和脉冲激光器配套的局域体全息光栅。
那可就是纯纯乐子了……
而第三个方向,则暂时不设带头人。
因为这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