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四年二月,赵恒再次带着“天书”西祀汾阴后土,并升所在地宝鼎县为庆成军。
次年十月,又编造了赵氏祖宗是“九天司命真君赵玄朗”,降临在皇宫内的延恩殿的故事。
同年,改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大中祥符七年正月,赵恒又去毫州太清官,祭祀被道教徒尊为教祖的老子李耳。
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皇帝……”
“它娘的!这畜生!!”
韩成这短短的一些话说出来之后,马上就令的赵匡胤胸膛又一次为之起伏起来。
只觉得无比的丢人。
都有些在这里待不下去了。
这畜生,他还真的是上瘾了!
真的不嫌丢人!
只封禅泰山还不行,还要接着弄出各种事儿来。
不断的封禅祭祀。
他怎么这么厚的脸皮?!
这可当真是粉饰太平,说假话说的自己都相信了!
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还有,这不停的封禅祭祀,得花费多少钱财才行?
哪一项不需要巨额的钱财,进行支持?
把这些钱财给用到正事上,比如边防上,民生上……
哪怕你就是建立一个学校,用来教书育人,也是好的。
结果,都弄到了这毫无意义的封禅上面去了!
关键你弄一次,捏着鼻子也就认了。
还它娘的停不下来了!
赵匡胤又一次怒气填胸。
只想要把宋真宗赵恒,还有赵恒他爹,弄一块儿给粉碎了!
“……赵恒在位时期,京师和地方上建成了一大批官办宫观。
朝廷任命了相应官员去负责管理。
与此同时,赵恒又设立了一种与宫观,相关的荣誉性的虚衔,可以多领一份俸禄,而不必赴任视事。
这种官,往往以提举某某宫观命名。
宫观官在赵恒以后。成为官员队伍中一个特殊系列。
一方面说明了,宋朝与道教的密切关系。
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冗官和冗费的严重程度。
天书封祀,对赵恒一朝的政治和财政,产生了重大影响。
仅是东封泰山,就耗费八百余万贯。
西祀汾阴,耗资更增二十万贯,这还不计亳州之行。
在玉清昭应宫的营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