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纵等人也开始苦恼起来,四千多人,要起四千多个名字,这怎么起?
顺其自然的张至臻拿着一本《道德经》就解决了一切问题,《百家姓》在北宋时就有了,在大明那也是启蒙读物,大家都记得是吧,那先从姓赵开始吧,翻开第一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族长是吧,你以后便叫赵道,你叫赵可,你叫赵可道,那个谁,你叫赵非……
道衍、宗澄郁闷不已,趁着这边忙着起名字的时候,换了个坑,拿出了《金刚经》,翻看看去:“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看来斗争随时随刻都在发生啊,不争抢机会,流失的是佛门弟子。好了,咱也起名字,就宗如,宗是,宗我,宗闻……
户帖呢,记下来。
这一户,全都姓宗……
文化这东西确实没有刀锋利,可耐不住润物细无声,悄然之间就将人改变了。
顾正臣对此深有体会,毕竟在后世的时代里,跪舔西方,喊人爹的人大有人在,人家之所以心甘情愿地跪着喊爹,除了每年十六亿的分红的因素外,一个关键点就在于一堆的文化价值观输出。
华夏文化没西方那一套逻辑,主打一个包罗万象,海纳百川,有骨有魂,就这些,不需要“入侵”土著,自然而然就能让土著归化。
不信看看大明周围,周边挨着的,无论是东北的高丽,还是南面的安南,这都是华夏文化圈里的,包括现在的元廷,身上的华夏文化烙印还没刮掉呢,还有东海的日本,他们说白了还是遣唐使回去之后才有了真正的文化。
随着国力增强,华夏文化影响只会越来越强。
不管是哪个时空,它的影响力都伴随着国力,当国力被公认为世界第一时,那华夏文化的影响力,也将踏上巅峰,俯瞰诸国。如果大明的宝船船队开到英吉利海峡,开上几炮,别说什么土著,就是英格兰、法兰西,到时候该说中国话的时候,他也得说……
文化认可,从名字开始,不信去看看那些起外国名字的人,他们就是认可,并希望融入到那个文化之中。
给土著起名字,立户帖,分宅基地,给帐篷,给粮食,让其生活方式逐渐接近大明人的方式,这就是篆山行省上下官员主要负责的事。
两日后,赵海楼带脉炭者确定了矿区位置,而此时外城栅栏也已修了起来,顾正臣下令,调两千百姓、一千四百土著、三千军士,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