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行赏了,最大功臣秦戎帅被封为平辽侯,加锦衣卫指挥使。
熊廷弼领导有方调回京师,从兵部侍郎升任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再过两年就可以进入内阁了。
辽东战事平息,辽东经略一职也撤销不再设置,辽东的衙门该裁撤的裁撤,逐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战事结束之后,各部兵马原本就该启程回去了,但是这帮人又闹了起来。
原因还是为了银子,原本在赫图阿拉中发了一笔小财的各部士兵又惦记着朝廷赏银,尤其是首级银子。
当时明朝军法规定,斩获一颗女真军士首级,可得赏银五十两,而当时一名辽军月饷一两四五分银,外加米五斗(约折银五六钱),年饷不过二十五两白银。
如果是将官和重要人物的首级就更贵了,从一百两到一千两不等。
但是朝廷明显已经拿不出多少钱了,各部兵马就赖着不走了。
他们不走,秦戎帅心中暗爽,但是不会明面上表示出来,同时暗中鼓动士兵闹事,要求朝廷兑现赏银。
建虏首级都超过十万了,朝廷根本兑现不了。
眼看着就要闹出兵变了,秦戎帅给朝廷出了个主意。
以田地代替赏银,辽东土地那么多,人口稀少,不如把辽东的土地封赏给有功将士,让他们在此耕种,一举两得。
看见秦戎帅的奏折,内阁大佬们狂喜,只要不让朝廷掏银子,什么方法都可以。
这个方案很快得到了内阁的批准,消息传到辽东之后,立刻平息了事态。
秦戎帅这些新军是主力,其他的部队无论从人数上还是战功上都是毛毛雨,想闹就闹不起来了。
浙兵和川兵都是客军,不可能会留下来,拿了田地压根就不打算种,转手就卖了出去。
把客军都打发走之后,就剩下辽镇的本地兵马了,秦戎帅也不管他们,他直接率领新军占据了建虏之前的地盘,然后开始种田。
秦戎帅直接给内阁上奏,考虑到辽东多年战乱,屡遭破坏,民不聊生。他申请镇守此地,解散大部分新军,让他们在本地开荒屯田。
不仅如此,秦戎帅还请求朝廷将辽东作为安置流民首选地点,移民实边。
辽东是个苦寒之地,没有什么油水,内阁对秦戎帅的选择有些惊讶,以为他打仗把脑袋打坏了,平辽他是首功,又有救驾之功,以后有的是荣华富贵,怎么就想不开呢?。
秦戎帅几次上表,言辞恳切,内阁见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