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改变着人与电视机的关系,也改变着电视制作方与版权采买方的关系。
回过头看,从地方电视台火起来的蜗居,似乎是地方电视台与民营企业联合出品电视剧的最后高光。
随着省级上星卫视各个栏目建立越来越完整,冲收视率的诉求逐渐上升,地方电视台不再是采买影视剧版权的主力军。
当国内电影第一股和电视剧第一股华艺、聚美相继上市后,地方电视台与民营影视公司的关系,从合作逐渐变成供给方与需求方。
话语权变弱导致的,是权力向卫视转移。电视台靠制作剧卖版权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与此同时,网民逐年增加、视频平台发展、草根创作者用低成本网剧试水,正在悄悄影响着人们观剧的习惯。
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时代,人们表达观感,是转头跟家人交流,隔天去单位学校跟同事同学交流。
互联网改变了电视时代熟人交流的属性。
电视剧不再是线性单向输出的内容产品,评论不再是少数执笔之手拥有的权力,只要有键盘,人人都是剧集口碑的建立者。
与观众主动性同步发展的,是电视剧的载体,开始经历从从电视机到电脑,再到手机,大屏到小屏的流变。
网剧经历过三级跳。
诞生初期,它是不入流的。
2014年以前,段子剧是网剧的最大标签,成本低而多梗的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年轻人口口相传,但在主流平台,网感过强反而是绊脚石。
符合大众审美的电视剧,故事连贯、笑点通俗、情感普世,是基本要素。
直到2014年知名网络改编的网剧匆匆那年在搜狐视频播出,大众化的网剧才算有了眉目。
相比以往的网剧,单集制作经费超过百万的匆匆那年算得上大制作,相比小圈层哗众的段子剧,年度流量超10亿的播放数据,也证明网剧大众化挺有未来。
影视圈和视屏平台普遍认为2014年是网剧元年,匆匆那年和屌丝男士3两种类型,均破10亿,代表着网剧的一体两面。
网络改编网剧,成为后来几年的惯常操作。
不过,尽管2015年有高质量新题材的无心法师,2016年有余罪,网剧投资逐年从六位数投资上涨至九位数,但当周迅霍建华等人主演的如懿传确定要在网络首播时,大众还是觉得,排面小了。
大制作、大明星、高投入、好班底,在刻板印象中,是属于大屏而非小屏的。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