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袋子礼物,可给江弦省去好多的麻烦。
燕京饭店。
302房间。
这会儿坐满了人,有的披着军大衣、有的穿着中山装,他们围拢在一起,跪着、蹲着、坐着或者趴着,面前的地摊上放满了“扑克牌”,约莫40来张。
这些“扑克牌”不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扑克牌,这每张牌都对应一个节目,或是一段台词。
嗯,这些人就是1983年春节晚会的策划组成员。
首先要更正一个概念,1983年春晚的出现其实纯属是一个偶然,这并不代表着从今往后就要每年都开始办。
但是后来的事情都知道了。
从这一年开始,这个节目再没缺席过中国人的除夕夜。
“哎呀,不行!不行!”
刘小庆冲着姜昆嚷嚷,“你写的这是什么嘛,我们是当主持,你不能按照你们说相声的习惯来写台本。”
姜昆满脸委屈,“但是这些词,亲民,平民化,口语化,我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啊。”
刘小庆颇有微词,“你这些词,既不好笑,又写的特别长,一点都不方便记忆,这样怎么行呢?肯定是不行的。”
这年头还没有主持人这种说法。
在后世的电视行业,每个文艺晚会之中都会出现一个固定的主持人来顾全大局,这已经是一个不容置疑的固定模式。
但只要仔细回忆就能发现,在83年春晚之前,国内电视行业基本没有主持人这种叫法。
广播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是“广播员”,电视里的叫“播音员”,晚会的叫“报幕员”。
一切的渊源还要说到马季,他曾经参与了一次央视和广东联合举办的春节晚会,晚会结束后他感慨道:
“如果央视能在除夕夜也举办一次这样的活动,以娱乐性为主,并且穿插主持人活跃气氛,不也挺好的吗?”
他把这个想法说给了春晚导演黄一鹤,黄一鹤觉得特别好,就准备在这次1983年的晚会上,首次设定主持人这一角色。
可是又没有现成的主持人,没人有这个经验。
找央视播音员,这些人大多字正腔圆、风格严肃,肯定和晚会搭不到一块儿。
最后一琢磨,干脆就找相声演员!
中青代的领军人物马季和姜昆。
嗯,晚会时间长,只有两个人肯定不够,最后王景愚和演员刘小庆也加入其中,四人共同主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