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二年,右丞相脱脱率领大军镇压徐州李二起义。
以炮轰徐州城,城毁。
后在奎山脚下建立新城,并改名为武安城。
大明洪武年废武安城,在原址重建徐州城。
天启四年黄河决堤,徐州城被淹。
洪水许久不退。
不得不在城南二十里铺重建徐州城。
崇祯元年洪水退却,城内泥沙堆积无法清理。
时任兵备道唐焕在原址重建徐州城。
城墙周长九里,城高两丈三。
外有护城河,宽深各三丈。
城有四门,分别是东边的河清门,西面的通汴门,南面的迎恩门,北面的武宁门。
......
崇祯二十七年六月三十。
在抚宁侯朱国弼的指挥下,勤王军兵临徐州城下。
看着高耸的城墙,朱国弼下令并未攻城,而是直接包围了徐州。
在连续攻下扬州和淮安后,朱国弼的兵力已经由之前的三万增加至四万。
增加的兵力中既有沿途府州县的降兵,也有许多走投无路的百姓。
降兵只接受过守城的训练,并没有野战和攻城的经验。
百姓就更不用多说了,只能给勤王军提供浩大的声势,无法打攻坚战。
让他们攻城或者野战只会白白送死。
朱国弼虽然不介意让炮灰送死,但盲目送死只会减少兵力,削弱勤王军的士气。
所以他的办法是让降兵,百姓以包围徐州城。
扎营之后据守营寨与防守城池大同小异。
这对降兵和百姓来说并不难。
同时为了确保营寨不失,朱国弼还在营中留下了部分勤王军士兵。
安排妥当后,朱国弼亲率主力杀向黄河岸边。
明代黄河流经徐州,河道在徐州城北。
看着向城北移动的队伍,城墙上的扬州知府张煌言愣住了:“哎?叛军怎么走了?”
游击将军张名振看了眼城外的叛军军营,又看了看向城北移动的队伍说道:“看来叛军要围点打援了。”
“具体怎么打?”张煌言问。
张名振回答:“以老弱病残围困城池,以精锐部队据守黄河河岸,阻击我军援军!在围困时间增加且看不到援军的时候,很多人会被迫考虑投降。”
张煌言看着远方询问:“如果组织士兵出城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