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脚心放在自己的腿上。
谢桑宁吓得缩了缩腿,“你可别,把我的脚放在奇奇怪怪的地方。”
裴如衍忍不住咳嗽一声,“夫人想什么呢。”
谢桑宁偏开头,哼哼两声,不说话了。
*
隔日。
裴如衍特意在吏部调了近几年来,外派官员的任命与考核的卷宗。
身为吏部尚书,查这些,易如反掌,不需经过任何人的同意。
所以很轻易的,便知晓了郑俊的大哥——郑县令在茂云县的表现。
朝廷外派官员的升迁与调任,是由考核的表现作为依据的,主要为功绩考核和上级的评价为主。
郑县令的考核与评价都是优,却是四年没有升迁,表面看好像跟有冤似的。
但郑县令非布衣出身,在朝中亦没有仇家,还不至于有人要跟他作对。
思及此,裴如衍去了趟上任吏部尚书——如今的鞠相府。
从鞠相府归来时,已是午后。
谢桑宁正在书房书写着什么,听得有人靠近,也没有抬头。
裴如衍站在她身边,看清了她书写的内容,却还是问了句,“在写什么?”
“这是阿舟给我的名单,我重新抄录一遍,”谢桑宁放下笔,抬头,“前阵子祖父忙忘了,先前捐款的官员、商人们,要表彰一遍,还有阿舟,他答应了同窗们,要将名字刻在小石碑上的。”
然而现在的谢桑宁已经不是当时的沈桑宁,当时的她可不敢答应太多。
而今,可以为这些大小善人们,争取更多的表彰荣誉。
所以,还想专门给这些小朋友们单独做些口头奖励,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孩子的热血不能被辜负,这样才能促进未来的他们长得更正。
将名单书写完,谢桑宁差人将名单送进宫里去,才问裴如衍,“你那边呢,查完了?”
“郑县令不调任的原因,竟是太优秀了。”裴如衍的语气,不像是夸奖。
听得谢桑宁沉默地望着他。
裴如衍又道:“茂云县地处边境,民风彪悍,治安欠缺,但在郑县令上任的四年中有所改变,三年期满时,他的上级专门请示,让此人继续留在茂云县,再任职三年,若考评一如既往地优秀,待六年期满,便可连跳两级。”
听着,很合理。
谢桑宁双眸发着思索的光,抬手摸了摸莫须有的胡子,“若是上头许了他两年后可以连跳两级,郑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