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的玄武湖,波光潋滟,游人如织。在湖的东北边,与钟山余脉相连的另一侧山麓中,梅花谷南侧的古城墙边,有一湾清澈见底的湖水,面积虽然不大,但显得十分幽静安详。
此湖名为前湖,历史上却有另一个凄美的名字,叫“燕雀湖”,是因南朝梁太子萧统英才早逝,葬于该湖畔而得名。南朝时,湖面浩渺无际,比金陵排名第二的玄武湖,要大上数倍。湖滨,芦草丰美,红杉倒影,湖中,仙鹤白鹭,婀娜多姿,灵动的湖水,翠绿的山峦,与天地一体,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唐代诗人韦庄曾赋诗曰: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
烟笼十里堤。
故而,历朝历代,令无数文人墨客、才子佳人流连忘返、抒情感怀。但令人感叹的是,如此风景如画之地,却在明初因军师刘伯温的一句“平三山,填燕雀“之建都方略,而今被填得只剩下了一泓浅塘。
民国初年,有人为纪念南梁太子萧统,在湖畔一侧,建一木结构的亭台水榭,命名为“台想昭明”,而一些名门望族、富商权贵,也在附近建造了不少临湖的墅所别院。就在亭台西南方向,约千余米的山坡上,有一处凸出的平地,有一座古老的私家庭院,正静静地矗立在那里。
据说,这是一栋私宅,在解放前曾无限风光过,国民党林森等民国政府要员,曾应邀在此小住过,抗战期间,南京沦陷后,日本人一度将这里改造成一个高级的养生馆,供驻宁派遣军的一些高级将军在此疗养。解放以后,一度被市政府充公没收,作为中山陵森林防火队员的临时歇脚点,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府方将这古宅发还给了原业主的后人。
整个院落,四周为生锈的铁栅栏高高围着,昔日高大阔气的大门,不知何时,已被两条X字型的长形木条给封住了。透过围栏,依稀可见,院子里到处散落着一些破碎的砖块、木条和玻璃。穿过栅栏的豁口,进入院子,可见大院之中,有一个拱形门洞,与围墙两边的游廊相连,将前后院有序地分隔了开来。
穿过门洞,在院落深处,是一栋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整体骨架虽然尚在,但已铅华洗尽,处处呈现出裂痕斑驳、苍苔残垣,一些墙体和木柱,凹凸霉黑,有的地方,更是鼓起开裂。
透过一楼的窗户,只见室内蜘蛛网结,空无一物,四周的墙体裙板,已分崩离析,散落一地,墙上四周的墙纸、石灰等,严重风化脱落,顶上的楼板,更是开着一道道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