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垂死的劫匪,泼辣的妇人和两个十岁小女孩……人们听得津津有味。人群后的明前和雨前也重新听到了十年前的往事,心情都有些悸动。
“当时,程大贵被带出房间时就死了。谁是官员之女的内情也只剩下了他的妻子李氏知晓。臣不得已只好把李氏当做突破口了。臣没有说出程大贵已死,当着李氏的面把程抬到院外。威吓李氏说,我要分开问话,如果她和程大贵分开交待的话有一句对不上,就要加重处罚他们夫妻。李氏信以为真立刻招认了。”
“头一轮,她招供说年龄稍大的大女儿程明前为范瑛,二女儿程雨前是程家自已的女儿。二轮,她在听到二女儿哭喊着父亲已死的前提下,立刻翻供宣称二女儿是范瑛,大女儿是自已的闺女。臣自然不信,更是加紧审问要动大刑,李氏便又三度翻供。第三轮招供说大女儿是范瑛,二女儿是自家闺女。她在重刑逼供和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中,不得已得承认了自己在第二回招供时说了谎,并认定了大女儿是范瑛。而后她签字画押再无更改。这就是李氏指认哪个女儿是范瑛的过程。这也是微臣在豫北发现了‘程大贵劫持官宦之女范瑛’的整个经过。当时两个小女孩只有十岁,其中一人更在四岁多时被拐的,年龄太小未曾开蒙,记不住事。她们无法证明些什么。我仅能相信的就是李氏的证词。接下来我命令她签字画押,连夜上报给了当地官府和京城。”
他这一席话说得轻描淡写,但人们听得紧张万分。有些大臣命妇们甚至浑身发麻心头悸动。这件事说起来很轻松,但是其中的办案过程,心机较量,证词反复更改,紧抓住一个个机会追查实情的过程,都是震撼人心。人们光想想就知道里面多么曲折惊险了。
“之后,微臣就把李氏和程家二女都带回了京城,希望当时时任内阁大学士的范勉和家人确认一下,再做结案。”
旁边的刑部官员立刻战战兢兢地接话了:“是,是!后来回到京城后,范勉范丞相和王候爵夫人都亲自见过女孩本人,认定了大女儿明前就是‘范瑛’!他们说范瑛身上没有什么特殊的体肤标记,但也很满意得认定了明前姑娘就是四岁时被抢走的范瑛了。认完人,他们就在刑部本案案卷后写了证词留下签名。这案子因为劫匪程大贵服法已死,事主也认回了亲生女儿,又愿意不追究李氏和二女儿的罪,就顺利得封卷结案了。本案从头到尾都不关我刑部的事啊!”刑部官员说到最后,忍不住喊了一声冤。只恨不得把这事的起因结果都推到崔悯和范勉身上。皇上和太子都不悦得瞪他一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