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离死别,乃是人生都要经历的事情。
李象本以为在经历过许多,就能够习惯,然而他现在发现,自己还是不能够平常以对。
永徽元年二月二十一日,宋国公萧瑀在府上溘然长逝,享年八十五岁。
死后也是极尽哀荣,在李象的表奏之下,朝廷给萧瑀上了一个“文贞”的谥号。
像是魏征,死后谥号便是“文贞”。
当然,魏征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这里,谥号都是妥妥的文贞。
哪怕没有李承乾和李象的加成,老李还是对魏征展示了偏爱。
谥号这一块儿,文称文贞,武称忠武。
由于出现了规范化的谥法,获得谥号的资格、定谥的程序以及赐谥的标准等方面都有了明确的规定。
在唐朝获得“文贞”谥号的大臣仅有四人,可见其保持谥号的珍贵程度。
这四个人分别是魏征、陆象先、宋璟和张说。
其中,无一例外,都曾任宰相。
这表明,要获得“文贞”谥号,担任宰相职位是一项基本条件,而这一点在后代朝代中也是不变的。
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改为“文正”。
在唐朝的时候,文贞,也就是后来的文正还没有后世们文臣眼里的“极致”概念。
到了宋朝夏竦被拟定要谥为文正的时候,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
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
所以自宋朝以后,文臣顶级的谥号就是“文正”,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清代。
其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奇闻轶事,据传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在弥留之际,内阁大臣杨一清去看望他,说“朝廷已经廷议决定了,就让你谥号文正”。
李东阳听完垂死病中惊跳起,说什么都要给杨一清磕一个。
因为李杨二人私交甚厚,有人作诗讽刺说:“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
至于能文能武,长相十分英俊的,都可以用“忠”为第一字的谥号,搭配的字有文、武、定、烈、简、肃、毅、敬等。
最高等级的“忠武”,一般是有定社稷、平江山的人才能拥有此谥号。
譬如诸葛亮、王猛、尉迟恭、郭子仪、韩世忠、岳飞等等,都是含量极其高的。
所以李象倒也不是随便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