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雪景,周紫萱并不陌生,因为每年冬天凤城也会覆盖白雪。
不过,凤城的寒冷远不及极北之地哈省那般刺骨。通往农场的道路被大雪阻断,连驴车都无法通行,周紫萱和王建华只能在及膝的积雪中艰难前行。
尽管他们用绳子紧紧绑住裤腿,鞋子和裤子还是难免被打湿。
为了保暖,周紫萱几乎把所有能穿的衣服都披在身上,外面套上厚厚的棉袄,围巾包裹着头部,只露出一双眼睛。
她还特意为王建华买了一顶厚实的狗皮帽,想着给王建华的父母也带上两顶。
王建华一家因政治运动而分散各地,他之前几乎没有机会探望父母,尤其在冬季。
当他们真正看到农场的状况时,才知道这里的生活条件是多么艰苦。
与京城不同,那里即使下雪,街道也会被清理干净以保证交通。
而在这样的荒郊野外,积雪深达膝盖,每一步都是挑战。
王建华背负着大部分行李,一手牵着周紫萱,在短短的一段路上竟花了两个多小时。
当他终于见到久别的父母时,这个坚强的男人也不禁流下了眼泪。
自从被分配到大河村以来,这几乎是王建华唯一一次见到父母。
那时,他的父母虽然身处困境,但对未来充满希望。
可是到了1984年2月,情况并没有好转,许多早年下放的干部已经陆续返城,而王家夫妇所在的农场仅剩八名干部未被平反。
随着时间的推移,纠正错误处理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王建华的父亲曾一度失去信心,精神状态一落千丈,甚至在今年夏天生了一场大病。
幸好,王建华考上京城师范学院的消息传来,给了父亲新的希望。
王建华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他个人的命运,也为家庭带来了翻身的机会。
“好!老了就好!快点进屋里烤火。”王父看着儿子,满是白发,心中欢喜。
王建华的母亲也明显消瘦了许多,多年的艰苦生活让她的容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周紫萱踏入屋内,一股暖意扑面而来,与外面的寒冷形成了鲜明对比。
尽管她平日里机灵,但在严寒中也显得有些迟钝。她在火盆旁烤了一会儿,才回想起刚才是否称呼了王建华的父母。
“叔叔、阿姨好。”她礼貌地问候道。
王建华似乎也刚刚缓过神来:“爸妈,这位是周紫萱,我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