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可当暼见杨廷和坚定的目光时,李东阳才发现自己似乎错了,杨廷和的提议从当下看,是会损害无数官吏的利益,让许多人哭嚎痛苦,可从长远看,这是利国利民之策。
既是于国、于民有利,为何还要犹豫?
李东阳抬起头看向朱厚照,那张脸上并没有恼怒不快,反而是带着几分喜色。
看来,皇帝问自己的意见,只是想让自己站出来给杨廷和分忧,有雷一起扛……
李东阳捧着笏板,肃然道:“陛下,杨廷和之言利江山社稷,老臣不仅附议,还愿与吏部一起,做成此事!”
吏部尚书梁储老脸抖动,娘的,被人点了名,不跳下去也不行了,只好站出来喊道:“吏部愿领此职。”
朱厚照环顾其他官员,问道:“可有人反对增官员俸禄?”
一众官员不作声。
谁也不可能和钱过不去。
朱厚照见没有人反对,又问:“可有人反对精简衙署官吏?”
一样没有官员反对,原因是,精简衙署官吏和京官实在是没太大关系……
别看官吏数量猛增,可六部、督察院、大理寺等这些中央机构,官吏数量始终有限,增加的并不多。另外,京师增加的官吏多是小官小吏,这群人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想反对也说不出来……
朱厚照见没人反对,便起身道:“既是如此,那就依杨廷和之言,自今日起,内阁、吏部、督察院负责地方衙署精简方略编写,户部、礼部负责拟出新俸禄,交内部审议后送文华殿。”
杨廷和、梁储等人齐声领命。
退朝。
吏部尚书梁储走向杨廷和、李东阳,叹道:“前段时日,京师裁撤武官时,我也曾想过上书精简地方官吏、杂役,只是——惭愧,没雄心胆略。”
李东阳看向杨廷和,微微摇头:“这种事得罪人,会被许多人盯着弹劾,我老了,大不了得罪了人之后,陛下将我交出去平息众怒,你实在不应直言进谏。”
梁储知道李东阳、杨廷和私交密切,尤其是杨廷和的儿子杨慎,那是李东阳的弟子,李东阳早就将杨廷和作为下一个内阁首辅的人选看待,自然不允许他成为众矢之的。
杨廷和呵呵笑道:“正因为你年纪大了,还让你顶在最前面,我岂是人哉?何况现如今,皇帝圣明……”
李东阳愣了下,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是啊。
皇帝圣明,这是一切的根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