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总兵,要写也是写告罪奏折,轻易问话打听,岂不是惹出嫌疑?倒是这刘宝,也不知犯了何事。”
吴克文弯腰,俯下身子:“据说,宣府镇这两日多了一些陌生面孔,很可能是锦衣卫亦或是特勤局。”
蒋壑侧身看向吴克文,肃然道:“这是好事,万全都司的问题不小,不少将官暗中结伙,形成自身势力,靠着利益捆绑了一批将士,转身又去欺负其他更多的军士,这不对。前些年刘瑾当权,我们不好说话,现如今陛下励精图治,正是将这些奸佞一扫而空时,特勤局也好,锦衣卫也罢,还有那镇远侯,咱们都需要欢迎。”
吴克文点头道:“老爷说的是。”
蒋壑起身,面色凝重:“鞑靼的小王子将各部落整合为了六万户,这可是要握紧拳头的意思,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要南下,是该写封奏折给陛下了。”
中午写好的奏折,第二日黄昏便送抵京师。
驿站整顿效果明显,尤其是兵部将整顿的突破点放在了边镇要道之上的驿站之上,快马扬鞭,送得越快,所得越丰厚。
之前驿使磨磨唧唧,一天跑八十里、一百里还得找个地方睡一觉,甚至半路还可能换人,二千里路要走半个多月,可现如今的驿使,日行二百里是最基础的。
当然,为了支撑驿传,朝廷拨了七百多马匹分散在各驿站之中,并将驿站养马的费用从“徭役”里拆出,计入当地府县支出。
多种举措之下,立竿见影。
朱厚照看着蒋壑的奏折,对入殿的张懋、徐光祚、王廷相、杨廷和等人道:“定西侯所想与朕不谋而合,小王子不会给大明太多时间,一旦他整合好力量,恐怖的骑兵将会再次抵达大明边关之外。”
张懋脸色凝重,沉声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鞑靼入关,臣请加快整顿边关卫所,并征调民力加固长城、关城、关隘等!”
王廷相支持张懋的提议:“这些年来,许多关隘失修,城防下降,是应该加固、修缮。”
朱厚照将奏折搁在桌案上,面容严肃,开口道:“鞑靼小王子若进犯,首当其冲的便是大同、宣府。大同城关固若金汤,暂且可以不考虑,但宣府不能不察。朕想亲自去宣府看看,你们意下如何?”
“万万不可!”
张懋、杨廷和、王廷相等人毫不犹豫,当即拒绝。
我的皇帝啊,你就别捣乱了行不行。
知不知道去宣府需要经过哪里,要经过土木堡啊。
土木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