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害怕圣上忌惮也罢,那空缺的通政司通政司使,九卿之位,就只有放弃了,没有推选任何人上位。
胡宗宪、李春芳同样没有合适的人适合这个位置,于是,就只能请了圣谕。
在山西担任巡抚的高仪,得以升任通政司使之位。
如此一来,朝廷中,嘉靖二十年辛丑科殿试中的进士,又有一位登临公卿之位。
内阁次相的高拱,内阁阁臣的陈以勤,北征大元帅,当今军方第一人的王崇古,今又多了个通政司使高仪。
一科四公卿。
堪称是大明朝的龙虎榜了。
但对同年身居高位,高拱却并不觉得欢喜,反应平平。
要说嘉靖朝哪科进士最为不合,辛丑科绝对榜上有名,转眼二十一年,连最起码的联系都很少。
在陈以勤没有去执行国策前,高拱、陈以勤同在政务堂理政,除了公事有些许对话外,在私下连丁点来往都没有。
陈以勤的世家大族身份,是辛丑科进士都艳羡不已的,这包括高拱。
因此,那年金榜题名,围绕着陈以勤产生了诸多非议,甚至是科举舞弊之音,而来源,便是同年们。
而少年的陈以勤从没觉得世家大族身份有多么高贵,为人处世时,以自信、温和、大方、平等待人,对待同年们也是满怀热忱,却不想同年们会如此对待自己,且无一人出言为他辩解。
从那以后,陈以勤就与同年们断绝了来往,除了公事,再无其他。
年少的轻狂,年长时终究会逐渐明白,如高拱、如王崇古、如高仪早知那是对陈以勤的误会和嫉妒,但都身居高位,谁又能向谁低头呢?
况且,陈以勤的存在,就是对所有凡夫俗人的沉重打击,生而为人,凭什么陈以勤能拥有天底下最好的家世,能养出最纯正的浩然正气,能无畏无惧面对任何人?
因此,嘉靖二十年辛丑科进士不愿意向陈以勤致歉。
高拱瞧不起王崇古,一样是出身,晋商商帮财东出身,在许多人眼中是富贵的象征,但在高拱眼里,在许多辛丑科进士眼中,不过是贱籍贱业,满身都是铜臭味的人,恨不得绕道走。
王崇古身有傲骨,干脆去以文人之身去了军伍出将入帅,哪怕与朝廷中人来往,也是与同道中人,不与同年来往。
你瞧不起我,焉知我也瞧不上你?
至于新晋九卿高仪,同为高姓,高拱倒没有瞧不起,只是觉得高仪十分孤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