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旨落内阁。
满堂沉默。
政务堂。
李春芳身体不受控制地在颤抖,显然有些压制不住心中汹涌的怒气。
高拱、胡宗宪、海瑞、朱衡,神色各异。
以三万两纹银为限,过者入永陵,朝廷补徙银两千两。
这对内阁阁老、六部九卿大臣来说,且不说家族如何,但凡任职长些,仅俸禄,就不难达到。
现在内阁七阁老,在京五阁老外,另有陈以勤、王崇古两位阁老,而这二位阁老家眷更是重量级,自然在“徙陵”之列。
可以说,整个内阁,就海瑞一人,暂时没有达到界限,其他六位阁老,绝对在第一批“徙陵”名单中。
不过,海瑞入京后,就举家搬到了京城,徙陵不徙陵的,其实也没差别。
与之相同的,还有王崇古,在父、子、孙三人封授国公前,祖孙三代就落户了京城,家族其他族人徙陵,顺手的事罢了。
朱衡是无所谓的,朱家在江西、南安、南康虽然也算得上一号,但家族之名,在阁老身份面前就不值一提了。
只要族人都在,南康也好,永陵也罢,此心安在,便是故乡。
胡宗宪也相差无几,徽商落幕时的妄为,让徽州府为之残破,之后家族表现的种种不堪,也时常让他挂念,搬到京郊来,以后也方便照看。
至于陈以勤,人虽不在内阁,但也知陈家完全不在乎落在哪,当世唯一的世家,有着在任何地方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当然,陈家也不太愿意动,东西实在太多了,搬一次家,估计都能赶得上大军行动了。
然,圣旨在上,陈家必是拥趸之一。
说了“无所谓”的阁老,而剩下“有所谓”的阁老,就很尴尬了。
胡宗宪、海瑞、朱衡的眼神,在高拱、李春芳身上流转。
高拱祖籍山西洪洞,先祖为避元末乱迁徙新郑高老庄。
在新郑那片地方,高家整整经营了三百年,十数代人付出了无数心血和努力。
尤其是在高拱坐上内阁首辅大臣之位后,特意对开封府,甚至是河南布政使司的官员进行了遴选,就是为了帮助家族在高老庄更加稳固,方便以后更好的“精耕细作”。
一旦徙陵,高拱和高家之前的心血、努力可就全白费了。
同样,兴化李家亦是如此,数百年的家族传承,直到李春芳这一代,在嘉靖二十六年殿试中以鼎甲第一成为丁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