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最终同意了太子花费甚大的奢侈行为。
左右太子提供了大量的利润,说到底还是在用太子的钱办太子的事。
君臣议事结束后,群臣告退。
“无忌,你留一下,朕尚且有其他事要与你说。”
李世民开口吩咐道。
长孙无忌作揖道:“是,陛下。”
很快,其他大臣离开了。
房间里就剩下李世民,长孙无忌,还有内侍张阿难。
李世民先行开口叹息道:“如今太子在辽东待久了,行事越发有主见。”
“便是这棉花之事,他就是笃定了朕不会拒绝于他,便就行先斩后奏之事。”
“还有他的那些新政,在辽东推行得风生水起,好事是好事,就是行事方面,过于粗暴直接了一些,这让大唐的世家们,心里头想法颇多。”
“百济之事,便是投降朝廷,太子肯定不会是轻易放过。”
“海东之地,地处偏远,虽是投降,然朝廷对其鞭长莫及,太子近水楼台,强行在海东推行新政,置百济贵族于不顾,恐怕是会牵扯甚多。”
长孙无忌一听,心里顿时明白陛下所虑。
看似说的是百济的事,其实根结在于压制太子权势,那海东偏僻之地,尚且如何,又能对大唐产生多少影响,大唐境内地界,随便哪里都比海东更有价值。
这里面就是牵扯到陛下跟太子之间的父子矛盾。
还有涉及到天下世家对太子的看法。
当然,这些话可不能当面说,于是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大唐势力盘根错节,朝堂诸臣,各有各的算盘,勋贵图军功延续,世家重祖制传承,牵一发而动全身,太子殿下一腔热血,只是行事或欠考量。”
李世民目光突然锐利起来,直勾勾看着长孙无忌:“无忌,朕有个想法,打算把百济政务大权交到你手上,你觉得如何?”
百济偏远,地处海东,朝廷这边接受百济投降后,肯定是要派遣封疆大吏过去的。
否则这投降就没有了意义。
只是这朝廷上下,谁能能太子对弈?
一般的官员去了,面对太子的威势,哪敢去对着干呢。
长孙无忌只觉脑袋嗡的一声,瞬间懵了,好半晌才回过神,忙不迭起身,一躬到地:“陛下如此厚爱,臣实在诚惶诚恐。这这百济政务,绝非小事,臣一时之间,心乱如麻,不知该如何应答。”
站直了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