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采用的就是经过特殊配方制作而成的油墨。
雕刻师们精心雕刻出复杂精细的图案和文字。
在印刷上,采用的是三复色拓印。
并且是铜版印刷,而非是之前的木板印刷。
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张纸币上,要重复进行三次拓印,使得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下,纸币会呈现出颜色变化,增加防伪功能。
这样的防伪手段,在如今的时代,自然是首屈一指的。
面额体系也比较丰富,十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五百文,一贯,五贯,十贯八中类型。
涵盖了从较小的零钞到较大数额的钞币,从日常市井买卖到大宗商品交易,都能找到合适面额的纸币进行支付。
这个纸币的发行,并不以皇家的名义,而是以辽东通宝行的名义。
简单来说,是类比于钱庄存钱的票据。
这些‘票据’,随时可以在辽东通宝行兑换成铜钱。
而票据本身,也是能够直接参与交易。
辽东通宝行只认票据不认人。
谁拿着票据过来,都能直接兑换铜钱。
这样百姓跟商人对于纸币的认可度,就能很是直观了。
毕竟辽东通宝行是太子名下的产业。
而这些纸币,一贯,五贯,十贯上刻画的,就是李承乾三个不同角度的头像。
为了确保纸币的顺利发行和流通,李承乾制定了详细的发行计划和管理制度。
规定“辽东通宝行”为唯一的纸币发行机构,严格控制纸币的发行量。
在推广方面,先在辽东地区的主要城市和商业中心进行试点。
通过官方宣传,向民众详细介绍纸币的防伪知识。
贞观十八年,七月。
辽东通宝行正式开业。
这一天,辽东主要城市的商业中心热闹非凡,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辽东通宝行的大门装饰得金碧辉煌,门前张灯结彩,吸引了无数百姓和商人的目光。
某集市中。
一位名叫王二的小商贩正好奇地看着手中崭新的纸币。
这是他从辽东通宝行存入十文所得到的‘票据’。
这张十文面额的纸币,纸张质地不同于寻常,手感坚韧,上面的图案和文字精致细腻,在阳光的照耀下,颜色还会隐隐发生变化。
王二虽听了官方宣传,但心中仍有疑虑,他拿着纸币走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